因为在大火过后还有一些太监和宫女没有死,即使他们说朱允炆已经烧死,朱棣也会派人审讯,在严刑拷打下这些人的口径很难统一。当然很多人认为朱允炆已经死在大火中了,建文帝朱允炆真的死在大火中了吗,因为吸入热空气、火焰、烟雾等,灼伤呼吸道,会厌喉头气管黏膜会充血、坏死,吸入的灰尘、炭末在气管表面上,尸检的时候会在口鼻、会厌、气管、支气管中有炭末。
1、在位仅仅4年的朱允炆,真的死在大火中了吗?
谢谢邀请。朱元璋信任的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太子,最后在他死后,朱允炆顺利继位,即建文帝,朱允炆颇有抱负,想成就一番大业,但性格软弱,优柔寡断,而且没有从政经验。在身边迂腐文臣的建议下,仓促撤番,触动了藩王的利益,朱允炆也知道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最危险,派人密切监视,怎奈朱棣太狡猾,靠装疯卖傻骗过了他,然后以清君侧名义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
如果凭实力,朱允炆有百万军队,朱棣只有几万人马,但是,由于朱元璋担心武将造反,将能征善战的武将杀之殆尽,导致朱允炆没有良将可用。而朱棣对蒙古身经百战,几万人马都是精兵强将,再加上朱允炆用人不慎,重用了草包将军李景隆,同时下令不准伤害叔叔朱棣,将士们畏首畏尾,失败就已经注定了。当朱棣的大军攻破南京城,朱允炆看大势已去,在宫中放了一把大火,残垣断壁之下,只留下一些烧焦无法辨认的尸体,
那么,建文帝朱允炆真的死在大火中了吗?当然很多人认为朱允炆已经死在大火中了。但是,针对朱允炆的去向,民间还有两种说法:一是朱允炆逃出南京城,到云南出家当了和尚,当时朱元璋大军攻破南京时,朱允炆就想自尽,但是他贴身的太监小李子送他一个密匣,说是太祖皇帝临终前交给你的,你必须亲自打开匣子。朱允炆打开,里面有一个锦囊,是朱元璋的手谕,似乎未卜先知,让他从宫内隐秘的地道出去,到一间寺庙躲藏,
小李子还送给他一副袈裟,一张度牒,一把剃刀,也是朱元璋准备的,让他出家为僧。朱允炆按照爷爷的锦囊妙计顺利逃出皇宫,剃发做了和尚,又辗转离开南京,去了偏远的云南,二是朱允炆离开了南京,辗转去了东南亚一带。朱棣曾经派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因为得位不正,总担心朱允炆没死,给自己留下隐患。
所以派出郑和七次下西洋,寻找侄子朱允炆的下落,据说,郑和还去过日本,曾和日本签订过“永乐条约”,双方互相开展贸易,互开海禁等。但是条约签订不到半年,明朝就单方面撕毁条约,宣布海禁,禁止双方船只往来,原来,郑和在日本听说有人见过建文帝朱允炆,回国以后告诉了朱棣,朱棣马上下令海禁,防止朱允炆回国。还有一个版本,说朱棣同时派胡瀠从国内寻找朱允炆,胡瀠在江浙一带寻找一段时间后,回来找到朱棣,与朱棣谈了很久才出来,
据说,胡瀠在江浙一带找到了朱允炆,朱允炆已经出家,表示不想和朱棣争了,只想好好活着,朱棣默许了。感觉建文帝朱允炆死在大火中的可能性不大,否则朱棣不会一直派人寻找他的下落,去东南亚或者出家当和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在大火过后还有一些太监和宫女没有死,即使他们说朱允炆已经烧死,朱棣也会派人审讯,在严刑拷打下这些人的口径很难统一。
2、火灾现场的死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多久时间会被烧焦?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我是个法医,就是出非正常死亡现场以及检验尸体的法医,法医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法医工作,也见过很多火场里面的遗体,这个我来回答一下吧。题目:火灾现场的死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其实就是区别于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的区别,第一、热作用呼吸综合症。因为吸入热空气、火焰、烟雾等,灼伤呼吸道,会厌喉头气管黏膜会充血、坏死,吸入的灰尘、炭末在气管表面上,尸检的时候会在口鼻、会厌、气管、支气管中有炭末,
第二、心血中会有一定程度的碳氧血红蛋白。火烧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吸入烧死者体内跟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第三、消化道可能有炭末存在,比如食管或者胃中,第四、睫毛症候改变,就是死者因为火焰,死者会下意识的眼睑紧闭,最里面的睫毛没有被烧到现象。其实如果法医检验火场尸体,如果存在这些症状可以说就是生前烧死的证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