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也是神话中群龙行雨时,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早餐要在辰时吃,且“早宜粥,宜淡素”。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食两餐,且早饭是主餐。此时天地阳气上升,人体消化功能增强,早饭对身体来说,便如同春雨一样珍贵。巳 蛇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临近中午,大雾散去,艳阳当空。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潜伏在草丛中。故称“巳蛇”。《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云“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此时是一天中第一个黄金时刻,精气神最饱满,工作效率最高。午 马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
上古时候,午时是人们去集市交易的时间,此时动物们都休息了,只有马还在集市上为人服务。而且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日中太阳运行到天宇之中,阳气达顶点,阴气渐生。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吃过午饭,休息一会,不扰天地有利自身。
未 羊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日过中天,渐渐往西跌落。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正是放羊的好时光,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过了正午,太阳开始偏西了。日中时人们会有些困沌,此时要从困沌中醒来,慢慢调整,这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刻。
经过午时的小憩,感觉清爽,做事也游刃有余。申 猴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叫声最为清亮,故称“申猴”。《淮南子·天文训》里曾说,“(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秦汉时期,人们只吃两餐,申时是吃第二餐的时间,故名“哺时”,一天中最为惬意之时。
酉 鸡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日落时分,天地间有种磅礴的宁静感。这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古人将“日出”和“日入”作为劳动和休息的标志。日入,人们开始收工返家,鸡于开始归巢,飞鸟也回到了丛林里的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先民留传给我们的智慧。
戌 狗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最早使用“黄昏”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是安静的时段,此时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后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