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易》与《易经》,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回事,但具体说来《周易》与《易经》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和《易经》应该是一样的,都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是后来孔子及其弟子解读《周易》写的《易传》,易经杂谈易经是研究宇宙中,万事万物动静变化之学。
1、《周易》和《易经》是同一本书吗?
易本来有三种,即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前两种易已经失传,没有了文字版的记载,而《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进行演化,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在每一卦下附上卦辞,后周公又做爻辞,严格意义上说这个时候的易就是《周易》,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和《易经》应该是一样的,都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是后来孔子及其弟子解读《周易》写的《易传》。
2、周易与易经的区别?周易属于易经,二者没有区别吗?
易经杂谈易经是研究宇宙中,万事万物动静变化之学,易,就是变;经,文也,就是研究变化的文章。变,必要先动,只有动了,才能变化呀,故:断卦,以动为天机,不动,待日时年月冲合为契机。卦爻变化了,就不可能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如果没有受到损害(如:刑冲克害),有的也许是挪动了一下位置,不会受到伤害。有损害之变,可能就会有损,事情就不好办了,也可能有阻力了等等,
所以,变就有好有坏,变好,古人称吉,变坏,就是凶了。悔吝之类,后悔,可惜也,细品,研究易经,的确也是个很有趣味的一件事。有没有趣味,有没有研究价值,这就看我们在生活实践中预测的卦,应验不应验了,如果不能应验,再有趣味,也没有必要浪费精力,伤害身体去研究它吧?但,我在实践研究中,也确实很准,那么,即准确又是很有趣,这易经是谁发明创造出来的呢?书载相传,易经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的祖先一个叫“伏羲氏”的人发明创造出来的。
但,不是发现,是发明,他是怎么发明创造的呢?诸多易经书所载,伏羲上观天文,下看地理,中查(取)人事,以平衡宇宙观的思维,总结发现了,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性,黒白昼夜分,人有男女,物有公母,天有冷热,这些现象,相互依存,于是,伏羲把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以动态的,阳光的,雄性的等等都定为“阳”,以静态的,阴暗的,雌性的等等,都定为“阴”,故:阴阳学说就创立起来了。
他通过观察,发现任何物种,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阴阳交配,这些启蒙的人与动物的生态关系,联想到了整个宇宙大观世界,构想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存在方式,生生不息,但,各种生命生存时间有限,每个人,每一种物体,都有他的生旺休囚死这些现象。伏羲又研究,发生这些自然的规律现象,怎么能测算出来生命规律呢?于是,伏羲想到了,阴阳的生成,在于“动”,阴阳的消失也在于“动”,
为了书写的方便,伏羲用简单的一横,记作阳的符号,一横中间断裂记作阴的符号。在根据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用阴阳符号相互重叠,圭吊记时,日时变动,以定八方,又以,八方定位,乾父坤母等,按四时八节,寒来暑往,物候气象等特性,规定:金木水火土,四时八节旺衰,决定胜负成败的依据,测算万物吉凶祸福,生老病死,古传有三易,曰连山,有归藏,都失传了,但,现只存有周文王主编的周易流传于世。
据说,归藏是古人用来主占丧葬事的,古人对死亡是非常重视的,人死了,就要归隐避藏起来;连山是测人事吉凶祸福的,因古时候,自然界形成的地球,年年容易发大洪水,人们为了逃命,都往山上跑,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水,于是就进行占测,故称连山易,而周易呢?周易是西伯侯周文王姬昌推演编写出来的。文王是个西伯侯,当时朝政肯定很乱,纣王惧怕文王夺走他的江山,就把文王囚禁在牢狱(可惜,历史教科书,把这些重要历史事件都抹掉了,周易这部名著,一字未提),文王在狱中,当然最注重自己的生命,最关心国家江山社稷,故,周易卦辞,爻辞,都很晦涩难懂,解卦都是吉凶悔吝之类术语,没有很确且的某某日时等,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