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统计,从2001年至2017年,只要2002、2003、2007、2011、2015年的立秋时间为8月8日,其他12年的立秋则是8月7日。一、立秋公历时间大多是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一般来立秋公历时间大概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而在农历上就差别很大了,前后可以差半个月左右!不过,对于立秋时间也有例外,例如2088年则是8月6日才立秋的。
1、为什么每年的立秋都是8月7号?立秋过后为什么气温还是很热?
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是这样唱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一月两节不会少,最多相差一两天,这是规律,一年二十四节气,一个月两个,二月因为闰年就会有28天与29天之别。所以有时就会出现挪前挪后的现象,至于为何立过秋后为什么还很热,这是物质运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这种特性我们叫它惯性,反之叫惰性也是解释得通的,立秋之后虽然太阳南移,但是热量长期积累使得积温较高不可能立即凉爽。其实不仅一年四季有此特性,一天当中也有,比如中午太阳当头照,本来应该最热,其实最热的时间在下午1—3点间。因为这个时间段虽然太阳已经偏西,但是热量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将汽车来到时速120公里/小时的时候,即使踩下刹车汽车也不可能立即停下是一样的道理。
2、今年8月7号立秋,老人说今年是“晚立秋、脱衣秋”,有什么说法?
“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北京时间8月7日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也表示粮食正在结果孕籽,收获的季节要到了,立秋对农事的影响非常大,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在农村有“立秋无雨是空秋,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立秋时节秋收作物正处于灌浆期,需水量大,立秋下雨非常有利于粮食丰收。
如今正处于三伏中最炎热的“中伏”阶段,35℃以上的高温司空见惯,很多人都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快点到来,老人说今年是“晚立秋,脱衣秋”,是什么意思?今年立秋后还热吗?看看农村谚语就知道。一、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老话说“秋后一庚数末伏”,说的就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时间,末伏往往都在立秋之后,因此立秋并不表示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后的炎热天气人们称之为“秋老虎”,
秋老虎每年都会发生,持续的时间一般为15~60天,每年秋老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那么就意味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天气;如果秋老虎持续的时间短,那么立秋后天气会很快凉爽下来,那么今年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吗?老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里的“冷飕飕”和“热死牛”是形容立秋后气温的炎热程度。
如果今年立秋是“早立秋”,按照老祖宗的话来说,立秋后的天气会相对凉爽;如果今年立秋是“晚立秋”,那么按照老祖宗的话来说,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天气,说明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那么什么是“早立秋”和“晚立秋”?区分方法非常简单,如果是农历六月立秋那么就是“早立秋”;如果是农历七月立秋那么就是“晚立秋”。今年8月7日立秋,农历时间是七月初十,很明显今年立秋是“晚立秋”,按照我们老祖宗的经验,立秋后会很热,
那么老话有没有道理呢?立秋立得早(农历六月立秋),也就意味着冷天来得早,我们会提前感受到凉意;如果立秋立得晚(农历七月立秋),那么就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延长了,我们自然会感到很热,因此老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也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才智。二、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狗关于立秋后热不热,农村还有句农谚“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狗”,这句话的意思和“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类似,都是形容立秋后的天气炎热程度,
那么什么是“伏包秋”?什么是“秋包伏”?上面我们我已经说了,末伏往往在立秋之后,如果立秋这天恰好是末伏开始的第一天,那么就是“伏包秋”;如果末伏开始的第一天在立秋之后,那么就是“秋包伏”,意味着立秋节气把末伏包裹起来。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而末伏的时间为8月15日~8月24日,末伏的开始时间在立秋之后,很明显今年是“秋包伏”,按照老祖宗的说法,今年立秋后还会有长时间的炎热天气,秋老虎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