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姓、氏有别的情况下,以“姬”为姓,以“王”为氏。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北宋初年开始有《百家姓》以来,姓氏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被完全提上了新的高度,此外,还有姚、妫、姒、姜、嬴、姞、妘,这八个著名的上古姓氏,基本可以确定是现存姓氏的最初源头,因为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姓氏可能因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可能因民族融合而改变,可能因逃避追查而改变,甚至在封建王朝被皇帝赐姓而改变,进而出现了成千上百,甚至算是所有少数民族在内,如今已经过万的姓氏。
1、张姓的起源地在哪里?
张姓源出主要有:1、源于姬姓: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2、源于改姓而来:①出自聂姓,
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
2、姓氏“别”起源于哪里?现在分布在哪里?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北宋初年开始有《百家姓》以来,姓氏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被完全提上了新的高度,这不仅对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还对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我们面前呈现的这五百零四个姓氏,其意义远超这568个汉字,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绵绵不绝,而我们天天使用的姓氏也远不是自《百家姓》的出现才开始,而要追溯到上古时期,甚至是黄帝。
黄帝住姬水之滨,故以姬为姓,此外,还有姚、妫、姒、姜、嬴、姞、妘,这八个著名的上古姓氏,基本可以确定是现存姓氏的最初源头,因为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姓氏可能因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可能因民族融合而改变,可能因逃避追查而改变,甚至在封建王朝被皇帝赐姓而改变,进而出现了成千上百,甚至算是所有少数民族在内,如今已经过万的姓氏。
对于提问中所说的姓氏——别,相对我们熟知的“张王李赵满地流(刘)”等大姓来说,属于很小的姓氏了,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同事正好姓“别”,遇到此问题,便产生了兴趣,通过翻阅相关材料,将“别姓”的历史梳理一遍,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别姓起源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及周边,古称京兆郡,乃”关中三辅“之一。至于为什么会有别姓,这还要说到上古时期封建礼制下的产物,
曾巩曾在《公侯议》中描述:“天子之嫡子继世以为天子,其别子皆为诸侯,诸侯之嫡子继世以为诸侯,其别子各为其国卿大夫。”可见,“别”在古时就有带有“另外”的意思,甚至有非传统之意思,天子的嫡长子可以继承成天子的身份,而其他孩子却因为是“别子”的身份而只能成为被分封至其他地方诸侯。同理,诸侯的儿子们也会有“嫡长子”和“庶子”之分,庶子也同样被视为“别子”,无法继承诸侯的身份,而成为更低一级的“卿大夫”,
古时,别子是不被允许以祖上姓氏为姓,需另为一族,故称“别子为祖”,别子并非以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常以祖父的字、官、封邑、爵、谥号作为新的姓,例如秦、汉时期,军中主力部队以外的辅助部队称别部,统领之将官称为“别将”,亦称“别部司马”。到北魏中期以后,于主帅都督别道附翼而行之部队亦称别部,统领称“别将”,
别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别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别氏、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汉朝时期所设置的各州刺史的辅佐官称,被称作“别驾”,辅佐刺史,总理各种具体行政事务,权力甚重,别驾的后裔子孙中,也会有人选择以官职“别”来作为自己的姓氏,但也有其中一部分人,以自己在宗法制度中嫡庶方面的地位为姓,那就是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