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个什么日子,名字有何含义。和萧衍不同,唐高宗李治的七夕诗,有个帝王气,其《七夕宴悬圃》诗云,晚唐时诗人李商隐有不少写七夕的作品,其中有一首《七夕》诗云,秦观的老师苏轼有《渔家傲七夕》,三、宋词里的七夕说起宋词里的七夕,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计都是秦观这首《鹊桥仙》。
1、七夕是个什么日子,名字有何含义?
问题:七夕是个什么日子,名字有何含义?前言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节,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因为织女牛郎的故事,七夕有期盼团团的含义,另外,《西京杂记》中记载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因此,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如今我们又称七夕为中国的情人节。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少关于七夕的作品,其中大多使用了男女之间相思爱恋的含义,
也有不少作品,提到“乞巧”的风俗。一、魏晋南北朝的七夕诗谢灵运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诗人,也是山水诗派的鼻祖,他有一首《七夕咏牛女诗》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凌峰步曾崖,凭云肆遥脉。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牛女,即牛郎织女,这是一首五言押入声韵的古体诗。可以看出来,虽然当时还没有四声平仄的概念,但是谢灵运很喜欢对仗,
如果谢灵运生在南北朝后期,这首诗一定会写成五言排律。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也有《和王义兴七夕诗》:宵月向掩扉,夜雾方当白,寒机思孀妇,秋堂泣征客。匹命无单年,偶影有双夕,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这也是一首入声韵的五言古诗,诗中写了一位思念远方征人的妇女,七夕本是情人团聚的时节,可惜情人远隔,唯有独守空房而已。
萧衍南齐竟陵八友之一,还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还是永明体诗人之一,萧衍有《七夕诗》云: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瑶台含碧雾,罗幕生紫烟,妙会非绮节,佳期乃凉年。玉壶承夜急,兰膏依晓煎,昔悲汉难越,今伤河易旋。怨咽双断念,凄悼两情悬萧衍虽然是永明体诗人,和沈约、王融、谢朓等人即是诗友,也是君臣,但是他对于这些人研究的四声八病不甚感冒,
这首诗是一首平声韵的五言古诗。前八句主要写景,“昔悲汉难越”以下,也是通过牛郎织女来抒发情人间的离别之苦,二、隋唐七夕诗隋朝王翙的《七夕诗》,可以看出格律化的进程,这首除了颔联颈联失黏外,其他都符合五律的特点了: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内容上,依然是因景写情,还是相思之意。和萧衍不同,唐高宗李治的七夕诗,有个帝王气,其《七夕宴悬圃》诗云: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在李治的笔下,织女的纤手,有濯洗河汉之功。这首不是五律,也是一首古体诗,《黄鹤楼》的作者崔颢,则用宫怨诗的题材写《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这首诗用了班婕妤的典故,因为被赵飞燕所妒,班婕妤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唐朝的宰相权德舆,则在一首五言律诗中记录了家中过节的情景,《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隐映花奁对,参差绮席分。鹊桥临片月,河鼓掩轻云,
羡此婴儿辈,欢呼彻曙闻。羡此婴儿辈,欢呼彻曙闻,节日里,总是孩子们最欢乐。甘露之变中,被宦官杀害的宰相王涯,也有写七夕的诗,《宫词三十首其二十一》: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这首诗中,写出了七夕节宫女穿针乞巧的习俗,晚唐时诗人李商隐有不少写七夕的作品,其中有一首《七夕》诗云: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无期别,后会难期的别离。欲将无期之别,换成一年一次的相见也无法实现,这首七绝,似乎是一首悼亡诗,怀念去世的妻子,三、宋词里的七夕说起宋词里的七夕,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计都是秦观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