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据史料记载和民间流传,说法众多不一。端午节好吃的就是粽子吧,全国这天都在吃,据传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在魏晋时代已经盛行,我来答题,昨天的端午节过的很开心,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回家陪婆婆一起过的,家乡端午节除赛龙舟,还有家家户户大门上插艾叶、煮鸡蛋、包粽子等习俗。
1、你们这个端午节过得怎么样?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回家陪婆婆一起过的。婆婆今年79岁了,身体还是很健康的,耳聪目明,平日里生活能自己,还做做家务,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了!昨天是端午节,上午十点半从县里赶到市里太约需要一个小时,因为昨天下雨,路上比较滑,花了1小时20分到家,一到家,就看见婆婆做了满满一桌美食等我们开饭,婆婆做了我喜爱吃的鱼,做了老公喜爱吃的梅干菜扣肉,还煮了大家都喜爱吃茶鸡蛋和粽子,婆婆真是个细心人,每个人的口味爱好她都关顾到了我们也按传统为婆婆准备了礼物,为老家包上了健康长寿红包,买了她喜爱吃的水果和盐鸭蛋,婆婆开心极啦端午节的午餐吃的真是开心!也谢谢婆婆她老人家,为了家人她辛苦了一辈子,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2、端午节马上来临,你心中的端午节是什么样子,如何打算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活动有一些,比如赛龙舟,包粽子,在小孩子的胳膊、腿上缠一些五色线(也叫五色绳、五彩绳主索等),在门头挂艾草,吃吃家常饭菜,01大河里面赛龙舟。城市里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在水流平缓的地方举办赛龙舟比赛,现场十分热闹,比赛异常激烈,02找芦苇叶,买江米,包粽子。包粽子自然不可少,但一般是年龄较大的父母一辈人才愿意去花时间买粽子叶,挑选江米(或者黄糯米),红枣、花生等食材,
年龄小的不会或者不想受那个麻烦。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大部分时间静不下来,但是父母一辈却能一上午,一下午的为了做一顿饭而忙忙碌碌,家里大人小孩聚齐了,一会儿就吃完了,然后是收拾残局。03缠五色线,在小孩子的胳膊、腿上缠一些五色线据说是为了避邪,保长命百岁的。当然寓意吉祥,我小时戴过,上学后慢慢地就不戴了。
作为一种风俗,老人们特别讲究,也很认真,但是时间的推移,现在这种风俗在城市里越来越淡化了。在农村还存在一些,或者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作为一种表演存在,自己的儿子小时候戴过,稍微长大些就不戴了。04在门头挂艾草,艾草主要是驱除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也有的说法为家里招来福气,在农村,很多田间地头就可以找到艾草,取用方便。
05地方美食,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健康的原因,吃甜食越来越少,吃粽子也就以品尝为主,但是小孩子喜欢。端午节回老家看看父母,吃什么?自然是小时候常常吃的家常饭,如韭菜盒子、豆角卤面、拉面、葱花烙饼、小米粥、突玉米等,父母在门前种一些黄瓜、西红柿、青椒、茄子、豆角等时令蔬菜,自家种的放心,小长假,也就是双休加了一天,唠唠家常,听听父母的唠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3、端午节快到了,你们老家以什么习俗过端午节?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端午节好吃的就是粽子吧,全国这天都在吃,我们西北地区以江米小枣粽子为主,其馅心是以小枣、果脯常见。三角形状比较多,也有四角、枕头形的,还有形若小宝塔的,长及尺许,品种有桃花粽、八宝粽、火腿粽和碱水粽等,个头大者每只重约一斤,小者一两。据传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在魏晋时代已经盛行,西晋人周处写的《岳阳风土记》中就有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各角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类似记载:“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到了唐宋,粽子已经成为节日的名食了,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唐人姚合的“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表明了当时粽子已经成为民间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