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这件事,按正常逻辑来考虑,即使想做也会被可怕的麻烦所吓退,但小人是不怕麻烦的,怕麻烦做不了小人,小人就在麻烦中找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在这里引用余秋雨先生写的故事我以为非常到位的总结了什么叫小人以及小人的特征。
1、怎样远离小人?
对于小人应耐心耐克小心对待,不要发生任何冲突,以免惹祸上身,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伤心伤脑,引起误会误解,引起不必要的争吵争执,结下冤家对头,结下冤家路窄,结下冤仇冤祸,难以脱身。应克制克服冲动情绪,防止说些绪言绪论引起内扛,引起苦涩苦脑,应冷静头脑清醒点,不要情绪激动,冲动是魔鬼魔兽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不要和那些低级趣味的人斗气,斗冤气,不要冲天火,以免引火烧身,危害自己。
2、有人说“小人难防,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远离小人”你怎么看?
何谓小人?其实好多人都没弄明白真正小人定义,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孔安国注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1]也可以说,君子能够坚持原则,而小人则结党营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对于某个人的意见,既有赞成,也有反对;同而不和,则是一味赞同,没有主见,因人而取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做事,以义为准则,只问此事当做不当做;小人做事,则以利为准则,总是计较做此事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胸怀坦荡,没有自己的私利;小人做事,则以私利为准则,所以总是患得患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君子总是善于帮助他人,看到他人成功,君子总是感到高兴;小人则嫉贤妒能,唯恐他人超过自己,唯恐他人过上好日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君子在自己的志向不能得到实现时,仍然能够固守自己的志向;小人一旦身处困境,则有可能胡作非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做事,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成功,也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做事,总是依赖他人,如果不成功,也总是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在这里引用余秋雨先生写的故事我以为非常到位的总结了什么叫小人以及小人的特征。故事说,楚国的楚平王要为自己的儿子娶一门媳妇,选中的姑娘在秦国,于是就派出一名叫费无忌的大夫前去迎娶,
费无忌看到姑娘长得极其漂亮,眼睛一转,就开始在半道上动脑筋了。我想在这里稍稍打断,与读者一起猜测一下他动的是什么脑筋,这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小人的行为特征,看到姑娘漂亮,估计会在太子那里得宠,于是一路上百般奉承,以求留下个好印象,这种脑筋,虽不高尚却也不邪恶,属于寻常世俗心态,不足为奇,算不上我们所说的小人;看到姑娘漂亮,想入非非,企图有所沾染,暗结某种私情,这种脑筋,竟敢把一国的太子当情敌,简直胆大妄为,但如果付诸实施,倒也算是人生的大手笔,为了情欲无视生命,即便荒唐也不是小人所为。
费无忌动的脑筋完全不同,他认为如此漂亮的姑娘应该献给正当盛年的楚平王,尽管太子娶亲的事已经国人皆知,尽管迎娶的车队已经逼近国都,尽管楚宫里的仪式已经准备妥当,费无忌还是准骑了一匹快马抢先直奔王宫,对楚平王描述了秦姑娘的美丽,说反正太子此刻与这位姑娘尚未见面,大王何不先娶了她,以后再为太子找一门好的呢。
楚平王好色,被费无忌说动了心,但又觉得事关国家社稷的形象和承传,必须小心从事,就重重拜托费无忌一手操办,三下两下,这位原想来做太子夫人的姑娘,转眼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事情说到这儿,我们已经可以分析出小人的特征了:其一,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也能发现美好,有时甚至发现得比别人还敏锐,但不可能对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