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梦 > 起名知识 > 算命经验 > 一月25日是什么节,1月25 是什么节

一月25日是什么节,1月25 是什么节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3-20 16:38:04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1月25 是什么节

没有节日是正月初三

1月25 是什么节

2,1月25日是什么节

是春节
09年春节

1月25日是什么节

3,25号是什么节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这天又被称为“圣诞节”。
圣诞节
圣诞节

25号是什么节

4,1月25是什么节日

大年三十 春节
应该不是什么节日。 我们一般都叫年三十.. 晚上一到12点就到过年...很多人放鞭炮... 是睡不着的...只有出来玩..
大年三十 春节吧
大年三十
春节

5,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廿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旧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6,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

1、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2、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3、河北承德将正月二十五日视为添仓节,在夜前傍晚,用灰在院内打成园迹,当中放少许五谷杂粮示意粮谷满仓。一般长春人都会在这天做牛肉或马肉馅儿的饺子,为了讨个好彩头!家家户户会在院内用草木灰撒成一个大圈或者画龙,造成吃年糕,中午吃饺子。4、满族的添仓节时,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农历正月廿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旧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填仓节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按照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1月25日是福建地方的什么风俗节日

昨天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是福建这边的尾牙(主要是闽南一带)。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汉族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在如今,企业的“尾牙”就是指“年会”。企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日,举行公司内部的年终聚会,对上一年的公司状况进行总结,并对有功劳的职员论功行赏,所以可以说是每个企业单位职工最期盼的聚会。因为年终时也伴随着圣诞、元旦还有春节的来临,所以很多公司干脆就把年会就着这3个节日的期间举办,这样更增添了年会的欢乐气氛。很多企业在“尾牙宴”上也举行一些抽奖活动,企业所有员工都参加,大家和气融融,有着大家庭的感觉。
一、十月一  淮北一带,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是“鬼节”,实际也是怀念祖先的节日。  〔扫墓〕  农事已毕,粮食归仓,天气已渐渐冷了,人们怀念已故的亲人,为之添制寒衣,通常用纸剪糊成冬衣,买些纸钱冥币、纸元宝之类,到祖坟前烧化,并叩首祈祷,以表孝心。皖南黟县一带每逢此日,已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为已故亲人烧钱纸。民间有俗语说:“清明烧前,十月一烧后”。农历十月一日开始扫墓,直到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为止。故曰“烧后”。有的地方,这天还要到祠堂焚香祭祖。  〔出会〕  皖南黟县一带,有“出会”的民俗。“出会”以“地方神”(白无常)为主。从九月一日起,以县城南门周、侯等姓的“罗汉扫街”开始。接着是南门头的“地方神”(白无常王)夜间出巡,白天每逢三、五、八、十日“地方神”都要分别进城游街。直到十月初一,各乡“地方神”全部集中城区“出会”。“会”上除“地方神”唱主角外,尚有表演“总甲”、“介差”、“罗汉”,以踩高跷的文戏方式表演。四乡健壮男青年还表演“掷叉”等武艺。  二、十月半  农历十月十五日,也叫“十月朝”,称为“下元节”,也是崇拜祖先的节日。这日着重祭奠无主的远房祖先,烧纸焚香。有的地方,还请道士做一个小时的法事,设香案,点烛焚香,摇铃念经,撒茶叶末。谓之“拦门赈济”。  三、庆祝丰收  农历十月农事已毕,皖西一带农村和集镇的群众,为庆祝丰收,往往按自然村(或联合几个村)、街道,搞一些娱乐活动,既是酬神又是自我娱乐。  〔平安会〕  简称“做平安”,每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经费由群众按户筹集,出钱多的谓之“纠首”,出钱少的谓“信士”,出钱最少的谓“附香”。“平安会”一般为三天,也有多至四、五天的。全部活动为道士或和尚做“法事”,名目繁多,有“取水”、“安天鹅”、“放河灯”、“燃烛”、“跑方”、“擂台”、“推葫芦”等七、八十个节目活动。内容有传播神鬼因果报应之迷信传说,也有民间演唱、舞蹈、武术等娱乐性活动。做“平安会”时,远路群众都集体赶来观看,会场非常热闹。  〔唱社戏〕  主要是邀请民间戏班子唱京戏或地方戏,时间一般是三天三晚,“唱社戏酬神”。要在广场搭两座台,一座台是给演员表演,一座台是摆设各种神像,是“请神看戏”的神台。唱社戏有其独特的规矩,即先打闹台,接着是跳神,即“天官赐福”、“跳财神”、“跳魁星”,这些都是哑舞。然后是出一场“大赐福”,即生、旦、净、丑、末等全体演员齐化装后上场,齐声唱高腔祝福。最后才演正式节目,收场前还要加演两场“尾戏”。这种农村秋收后的文娱活动,远近群众都赶来看戏,既是庆祝丰收,又是劳累之后的休息与享受。  四、冬至节  “冬至”来临的那天,凡较大的宗族,都要在冬至节日那天在祠堂内祭祖,在祖宗牌位前摆上鸡、肉、鱼、水果、糕点等各种供品,由宗族中老年长者主祭和任“礼生”。祭祀完毕后,在祠堂内聚餐。宗族中参加聚餐者,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族长、房长、读书人等等,谓之“过冬至节”。一般家庭也要在中午做几个荤菜加餐。有的地方,在冬至凌晨,群众都要吃南瓜、南瓜粑粑、油炸鸡蛋。老年人为防寒,在冬至节喝麻油。

文章TAG:一月25日是什么节一月25日是什么

最近更新

起名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