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司马讲史很喜欢宋史,所以就给大家讲几则有关宋朝宰相的小秘密。北宋名相张齐贤把一个秘密藏了30年有一次,张齐贤家举行宴会,一个仆人顺手把几件银器偷偷藏在衣服里,恰好被张齐贤在门帘后撞见,但他并没有声张。后来,张齐贤官至宰相,他家的仆人大都得到了升迁,只有那位偷东西的仆人是个例外。有一天,这个仆人借机跪在张齐贤面前发牢骚:“老爷,我从小就侍候您,为什么比我后来的人都得个一官半职,您是否把奴才我……给忘了呢?”张齐贤见他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于心不忍,便对那个仆人说,我本想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不对任何人讲,可你今天问了,我就把实情告诉你吧。
你还记得在江南时偷银器的事吗?仆人一怔,随即额头冒出了汗。张齐贤又说,我现在虽位居宰相,但我怎能向朝廷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我念你侍奉我多年,现在给你一些银两,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既然我把藏了30年的秘密讲给了你,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来。那位仆人哭着辞别而去。北宋名相王安石吃菜的秘密新来的仆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
那个仆人还举出了证据:在吃饭时,他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得精光,至于其它盘子里的菜,他是一筷子没动。王安石的夫人笑笑说,你把那盘鹿肉丝摆放在什么地方了?那个仆人说,摆在老爷的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王安石最远。结果,那个人却惊呆了。离王安石最远的那盘鹿肉丝,他是一筷子没吃。相反离他最近的那盘子菜,却被他吃得净光。
原来吃饭时,王安石从不挑剔吃什么菜,他满脑子想的全是朝廷改革的事儿。这个小秘密也只有王安石的夫人最清楚不过了。北宋名相司马光拒不纳妾的秘密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但司马光是个例外。司马光结婚后,妻子张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这让张夫人心生愧疚,总想给司马光纳个妾,好让司马光拥有一男半女。有一次,张夫人背着司马光不知道,偷偷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然后自己再借故外出。
可这次张夫人的如意算盘打空了,还被司马光狠狠说教了一顿。司马光拉住张夫人的手说出了自己不纳妾的原因:“当年,我曾对岳父发誓,这一生我只爱你一个人,这是我对你父亲的承诺,也是我心里所想表达的。我不能因为你没有生育孩子就移情别恋。”张夫人听后热泪盈眶,就再也没有提及为司马光纳妾的事。司马光夫妇关系和睦,当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
古代姜子牙,把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改为姜、吕、邱三姓,姜子牙后人有彪炳千秋的后人吗?
简单来说,姜子牙的儿子全都姓姜。姜子牙的名称非常多,他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别号飞熊。按照先秦时期的规矩,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的称号应该是吕尚或吕子牙,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世小说中出现的,当时姓跟氏已经合一为姓氏,作者直接称其为姜尚或者姜子牙,由此广为流传。姜子牙在投奔周文王时,周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爷爷太公(周太王)说会有贤人到来,助我大周兴盛,难道是你吗?太公“望”(期盼)你来很久了,于是姜子牙有了太公望的称呼,结合称姜太公。
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尊姜子牙为师尚父,师是官职,尚是名字,父是尊号,姜子牙再得一个称呼。不管姜子牙有多少称呼,他一直都是姓姜的,他的子女也是姓姜,其子吕伋继承了他齐国国君的位子;其女邑姜(先秦时期,女子称姓不称氏)是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生母。随着齐国的发展,公室人员越来越多,经过代代层层分封,姜姓分化出许多氏,国君仍然是吕氏,除此之外还有高氏、国氏、卢氏、崔氏等等。
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后,这些氏不再是公室支属,没有了政治特权,但数百年繁衍下来的人口不可能被尽灭,姓与氏合一时,许多人以氏代姓氏,这些从姜姓衍生出来的氏也就变成了姓氏。姜姓衍生出的姓氏非常多,仅次于姬姓,但这里面并不都是姜姓吕氏衍生出来的,当时还有其他姜姓国家,而且不同姓可以有相同的氏,姓氏合一后就变成了相同的姓氏,可他们的祖先并不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