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不过夏至不热,过夏至三庚数伏。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就很民俗文化意义,比如夏至吃蛋治苦夏说法,又比如冬至鱼,夏至狗,夏至吃狗肉可补身,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对于吃货来说夏至也是一个不错的节日哦,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你们家乡有什么特别的夏至面美食吗?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什么叫“夏至三更变暑伏”?
夏至三更变暑伏?这个又是什么梗?不过转念一想,好在这句话里面有“夏至”,“三”,“伏”三个关键词在,你应该是在问“夏至三庚便数伏”了吧?!今天是7月7日,正好是今年的小暑节气,再过五天就是7月12日,今年的入伏时间了!这也就可以理解为题主所说的“暑伏”了。暑伏天就紧跟在小暑节气后面,所以有人也叫“暑伏”了?!夏至三庚便数伏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夏至三庚便数伏?这句话说的是老百姓计算每年的入伏天的办法。
夏至是24节气之一,每年的夏至节气是固定的,就在六月21或者22号。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就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数伏天了。今年的夏至日是6月21号,6月22日是夏至后第一个庚日,7月2日是夏至后第二个庚日,7月12日就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今年的数伏天日子见下图。
“夏至三庚便数伏”告诉了我们每一年暑伏天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我每年只要知道夏至和立秋节气在哪一天,便可以根据这个办法来推测一年中的数伏天了。原则就是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的开始,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的开始。每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是十天,中伏有的年份是20天,有的年份是十天。
夏至到立秋节气之间共有45天。如果这期间有四个庚日的话,那么中伏就有十天,如果这期间有五个庚日的话,那么这一年的中伏就是20天。今年的夏至到立秋节气就有五个庚日,所以今年的中伏就有20天。今年的整个数伏天就是40天时间。什么是庚日?庚日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在姐姐之前的问答中提到过多次,这里不再重复。亲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翻阅【村姑说村事】之前的问答作了解。
先给你一个简图。如果懒得看,在这里告诉你一个懒办法。那就是看老黄历或者万年历,甚至现在我们一般台历上都有印着呢。看下图,今年6月21日之后的第一天,也就是6月22日就是夏至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以此类推。七月12就是第三个庚日。两个庚日之间的距离都是十天。综上所述,“夏至三更变暑伏”,其实应该就是“夏至三庚便数伏”吧!好在这别字还不算太离谱。
什么叫夏至?夏至有什么讲究?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夏至的到来意味着酷暑的来临。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的一天。当然在咱们江南,夏至到来时总伴随着恼人的梅雨季,小伙伴们纷纷表示太阳公公不出来衣服都没得穿啦。对于吃货来说夏至也是一个不错的节日哦,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你们家乡有什么特别的夏至面美食吗?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405092974444327729,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5368819274758257648, "vid": "v02004660000bckvvufm1hfbaus2jsa0。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的由来是什么?
今天,6月21号,五月初一,卯时5点23分就交夏至。夏至至长,冬至至短。夏至冬至是两个极具特色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被确定的两个节气。夏至日,太阳北至至极,造成北半球日至长,夜至短,而南半球日至短,夜至长。夏至,太阳直射达到最北,然后折回,再见日夜“短一线,长一线。夏至三庚数头伏。论三伏天气,即以夏至日为节点起算。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这就是夏至冬至的最大特色。夏至阳极一阴生,冬至阴极一阳生,阴阳互相依存,互相消长,这就其最大的文化特色。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不过夏至不热,过夏至三庚数伏。夏至后数伏,冬至后数九。夏至冬至都是极有文化内涵的节气。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就很民俗文化意义,比如夏至吃蛋治苦夏说法,又比如冬至鱼,夏至狗,夏至吃狗肉可补身,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