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家,嫁出去的小姑子说娶进来的媳妇是外人,你怎么看?
将心比都一理(原创)你是嫁进婆家的儿媳妇,小姑是嫁进另一个婆家的儿媳妇。将心比,都一理。你是小姑子口中的外人,同样的道理,小姑子在另外一个家里也是她说的外人。小姑子如果不待见你,她在那个家里也许同样不受人待见。嫁到婆家过日子,跟婆家人搞好关系,小姑子已经出门,干涉不上娘家的事情。如果小姑要强行干涉娘家的事情,媳妇也没必要计较,过好自己的日子,跟小姑子保持距离,不要把关系闹僵,让小姑好好管理娘家的事情,媳妇不是很轻松吗?这是过来人的经验,也是忠告。
现在人们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是不是改观很多了?
不是观念改变了,是你没搞清楚角色。比如,你还没出嫁,国家分地,你的娘家自然会有你的分地名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还不知道要花落谁家呢。就算是你已经有了未婚夫。但你还没有结婚。说的直白点。你明天结婚,但今天政府分地。都会有你的地。相信过去也一样。所谓的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说的是女儿出嫁后,就成了外姓人。
再回娘家就是做客。也就是说,从出嫁后的哪一天起。娘家的家产财产甚至是一切事物就跟女儿没什么关系了。这是古代人留下的规矩。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家里没有男孩的,那就把女儿当成家里的一份子。再招个男人过来过日子。这叫入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门女婿。这种操作其实就是男女角色互换一下而已。说白了就是女方娶,男方嫁。
男子的家庭也就成了所谓的娘家了。而入赘的男子。娘家的财产跟相关事物也跟入赘的男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四二一家庭。每对夫妻大都只有一个孩子。两边家庭都缺人。所以就不能用简单的嫁娶来说了。所以,现在的结婚,既不说嫁,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说娶。那就索性两头都照顾着。毕竟都是双方的父母,撇下哪一方都是痛。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就想出来一些折中的方法。比如,结婚的小两口,要生两个孩子,一个姓男方的姓,另一个则姓女方的姓。按照中国人的理念,毕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再加上现在的政府鼓励二胎三胎。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政策都这么放松了。你们再要是只剩一个的话。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老祖宗呢?总不能说家族的香火传到你们这里就断绝了。
“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这是流传了近千年的古话,这句话真实的含义是什么?
谢谢邀请!旧俗旧思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说,女儿一出生,即为别人家的人,小时只是寄养在娘家。一待出嫁,即为他人妇,跟娘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女儿不能随便回娘家,除非娘家人去接,或者过年节省亲。否则,则被认为是被夫家休妻。按照旧俗,过年三十女方不能回娘家,回娘家夫妻不能同睡一张床,大姑子或者小姑子在娘家住对兄弟不好,不能再娘家坐月子,等等各种奇葩的风俗。
河南一些地区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请问你那里有这个风俗吗,都有何风俗?
我是河南的,跟你讲讲我们这边以前的风俗,和最近几年变化的风俗!一般像我们这边农村地区的,婆家和娘家在同一个县城的,过年都是在婆家过,一般大年初二回娘家走亲戚磕头拜年,吃了早饭去,吃了中午饭下午回来。当然这几年远嫁的姑娘比较多,通常不在同一个省里,如果初二去,可能就要一天的时间,很多人选择在婆家过一年,在娘家过一年,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自己娘家啥时候都会欢迎自己闺女回家的。
还有一种离得近的也可以回娘家,那就是婆家没有什么人,夫妻小两口在家过年多没意思,就可以回娘家过年了。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我们这边嫁女儿,自己亲爸亲妈不去参加自己的婚礼,当然远嫁的除外。结婚当天送的人就是邻居之类的,自己得爸爸妈妈却不去,远嫁的可能会去。我就跟我老公说,等咱闺女以后结婚了,我们一定要去参加孩子的婚礼,自己大人不去,算什么事呢!风俗也挺多的,想要了解什么都可以问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