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瓜的种植现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种植的都是长的比较大和圆的白色的荀瓜,跟南瓜一样长很长的秧子。其实挺羡慕那个时候的种菜的菜农朋友们的。温度高了要防风,由于春季的时候室外气温不是太高,基本上没有什么病虫害的发生,只是不缺水荀瓜就能够很好的生长。
荀瓜种植时间和技术是什么?
荀瓜在我们这里豫东地区是西葫芦的一个叫法,有春播和秋播两种方式,春季种植的时间点在阳历3-4月份,秋播的一般都是在收获小麦的时候5月底6月初。春播荀瓜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首先说我们这里的荀瓜种植是小面积的种植,一般采用的都是露天种植的,既采用的是搭小拱棚种植,和种植黄瓜,豆角和番茄一样。我的三伯父以前就是靠种植蔬菜来大家致富的,有幸也是目睹了很多早茬蔬菜的种植。
荀瓜的种植比较简单一些,直接也是施好底肥以后犁地,然后在挑沟就可以了。先浇一遍水再把育苗床上的荀瓜移栽就可以了,然后再打拱棚来增温。其实挺羡慕那个时候的种菜的菜农朋友们的。三伯父种植蔬菜底肥的选择基本上都是自己沤制的粪,感觉那个时候种植出来的蔬菜特别好吃。其次就是注意观察荀瓜苗的成活状况,活了以后只要主要室外的温度就可以了。
温度高了要防风,由于春季的时候室外气温不是太高,基本上没有什么病虫害的发生,只是不缺水荀瓜就能够很好的生长。秋季荀瓜的种植在我们这里没有大规模种植的,有的只是我们老百姓在自己家的小菜园里种植几棵。荀瓜的种植现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种植的都是长的比较大和圆的白色的荀瓜,跟南瓜一样长很长的秧子。所以基本上不用怎么样的管理的在夏季比较干旱只要能够给它浇上水就可以了。
曹丕为什么要给于禁讲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
于禁这位曹魏名将虽然在后世把他和张辽、徐晃等合称为“五子良将”。但于禁这个倒霉蛋儿和其他四人比起来职业生涯可就坎坷许多了。荀林父和孟明视的事迹本身是鼓励他人的榜样。但曹丕和于禁说起荀林父和孟明视可没有鼓励他的意思。正所谓杀人诛心,曹丕是借古讽今罢了。曹丕真正的用意是羞辱于禁。于禁,泰安人。黄巾之乱时追随鲍信平灭黄巾。
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于禁跟随曹操后首战就是跟随曹操讨伐吕布。此战中于禁接连攻下六座城池,立下大功。在之后的征讨黄巾残部和征伐袁术的时候都立下赫赫功勋。曹操也因此越发亲近于禁。但曹操真正开始接纳并且信任于禁是从宛城之战。建安二年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带于禁前去宛城接收张绣一众。但之后张绣又突然反了,曹操部队被张绣击溃,整个曹军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但只有于禁的部队丝毫不乱,后来青州兵趁机抢劫不轨,于禁也不徇私顺带也抓捕青州兵。但部分青州兵却向曹操诬陷于禁也造反了。于禁部下担心于禁被人诬陷,所以劝他不要再管青州兵了,但于禁为了表达忠心,所以对属下说“如今贼兵就在后面追来,我首先抗敌,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谣言止于智者,怕什么?”于是于禁率军先击溃了追兵才派人向曹操请罪说明原委。
曹操不仅没有怪于禁,反而大肆封赏了于禁,认为他治军有方。官渡之战前,曹军实力远远不如袁绍大军。但于禁却和曹操请战作为先锋出击袁绍。因为于禁被曹操大为称赞。后来曹操派遣于禁和乐进率军渡河攻打袁军。于禁大破袁军,斩获颇丰。袁曹大战时,曹军士卒多有人害怕裹足不前,于禁亲自督战斩杀裹足不前者,重申了军法严令士卒有进无退。
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于禁的挚友昌豨投降曹操之后又再次背叛了曹操。后来昌豨势穷投降了于禁。于禁为了对曹操的忠心,亲自斩杀了自己的挚友昌豨。曹操知道后更加的看重于禁。并且在此提拔重用了他。但之后的于禁就开始从巅峰跌倒谷底了。樊城之战,于禁督领大军前去支援曹仁,与关羽决战。但关羽凭借水淹樊城击败了曹军。
庞德战死,于禁被俘投降。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这足以证明曹操对于禁的失望。后来吕蒙击败关羽,于禁再次来到东吴。在东吴于禁虽然受到孙权的礼遇。但于禁却被东吴很多人所鄙视。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俘虏。曹丕继位后,孙权向曹魏称臣,并且把于禁也放回了曹魏。
于禁回到曹魏后受到了所有人的嘲笑。当时于禁悲愤欲绝。曹丕虽然表面上安慰于禁,并且给于禁讲解了孟明视屡战屡败,被俘后重新振作的事迹。但实际上曹丕却下令画师画下关羽大战庞德,庞德死战以及于禁投降的故事。曹丕这是“杀人诛心”之法。果然于禁看后羞愧的不能自已。最终抑郁而亡。于禁死后曹丕也十分的苛责于禁。亲自下令给了于禁一个恶谥,名为厉侯。
坦率的讲,在于禁的事情上,曹丕显得过于小家子气了。从此事也可以看出曹丕没有什么容人之量。且不说其他,但但就是于禁一生所为曹魏立下的功劳也该如此苛责他。而且司马懿也评价给于禁,他表示樊城之败是因为不可抗力的水患原因。并不是因为于禁排兵布阵的问题。虽然于禁投降有失体面。但曹魏如此对待于禁未免有些过分了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