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如果母鸡开始学公鸡叫,就要将它杀掉,有科学依据吗?
过去老人常说,如果发现母鸡开始学公鸡叫,也就是母鸡打鸣,那么一定要把这只母鸡杀掉,否则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小时候奶奶家散养了很多鸡,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耍,突然看见一只母鸡学着公鸡的样子打鸣。出于新奇,我赶快回屋里告诉了爷爷,说家里的母鸡会打鸣。爷爷听后神色一变,马上问我是哪只母鸡在打鸣,我指了指那只似乎打鸣上瘾的母鸡,结果晚上就喝上了鸡汤,那只母鸡被杀掉了。
喝鸡汤的时候,爷爷告诉我母鸡打鸣一定要杀掉,因为母鸡打鸣预示着不祥之兆,不杀掉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这对当时只有8岁的我来说,除了有些害怕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想法。长大了以后才明白,母鸡打鸣预示不详的说法自古有之,古代把母鸡打鸣比喻成女人当家,这在封建社会是不被允许的,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前的誓师大会上,周武王就向大家讲话时,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要是谁家有母鸡打鸣,谁家就要败落。
从这一点我们除了知道古人认为母鸡打鸣不好之外,还可以知道母鸡打鸣自古有之,是一直存在鸡群当中的一种现象。那么母鸡为什么会打鸣呢?母鸡打鸣一定要杀掉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两个问题。1、母鸡为什么会打鸣?如果一个物种从基因复制层面来看,家鸡无疑是最成功的,家鸡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种群数量最多的鸟类,全世界有超过230亿鸡,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
但是家鸡的命运又是悲哀的,它们只是人类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大部分从被孵化出来就生活在人类设置好的“流水线”上。常年不见阳光,甚至被注射各种生长激素,肉鸡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变成了人类餐桌上的食物。蛋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常年生活在狭小的格子里,每天的任务就是吃食和下蛋。人们能够听到的母鸡打鸣的情况,大多发生在散养鸡身上,虽然它们最终的命运也是成为人类的食物,但散养鸡要比格子里的鸡生活潇洒的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母鸡打鸣的情况呢?我们知道,农村里散养的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养公鸡来吃肉的,另一种是养母鸡下蛋的。
而那种把公鸡、母鸡混养的情况并不多见,母鸡群里公鸡的数量太多容易打架。养公鸡的这里不多介绍,毕竟公鸡每天打鸣是正常现象。而母鸡打鸣的情况几乎都出自整个鸡群都是母鸡的情况,鸡群里没有公里。这种情况下的母鸡打鸣,主要是因为个别母鸡想要“宣示主权”,母鸡打鸣可以让这只母鸡享有优先进食的权力,其他母鸡会误以为这是一只强壮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