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樱花无疑是最受日本人喜爱的花卉,这两朵花和在一起才构成了国花的要素,所以日本事实上的国花也就只能即是樱花又是菊花了。由此可见,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却不是日本唯一的国花,菊花同样也是日本的国花,因此,可以说日本是双国花的国家。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日本没有法定的国花,但检索《广辞苑》或者《明镜国语辞典》,这两部辞典又明确记载了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和菊花。
樱花是否是日本的国花?它在日本文化中的寓意是什么?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日本没有法定的国花,但检索《广辞苑》或者《明镜国语辞典》,这两部辞典又明确记载了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和菊花。由此可见,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却不是日本唯一的国花,菊花同样也是日本的国花,因此,可以说日本是双国花的国家。 我们知道构成一个国家国花要素的首要条件是某种花卉能作为国家的象征,其次则是要广受国民喜爱。
那么,以日本来说菊花即是皇室的招牌,又是政府机构和国民护照上的使用的图案,就足以构成了象征国家的意义。而樱花无疑是最受日本人喜爱的花卉,这两朵花和在一起才构成了国花的要素,所以日本事实上的国花也就只能即是樱花又是菊花了。 至于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寓意,说起来话就长了。据说樱花是自喜马拉雅山经由云南、四川传入日本的,但也有日本专家认为日本古时候就有樱花的存在,只不过那时只是普通的野山樱而已。
在养老4年(720年)编纂的《日本书纪》中始见“樱”字之记载。赏樱本源自日本宫廷,《古事记》记载,持统天皇(公元645年~703年)就常去奈良吉野山观樱。至812年,号称花道始祖的嵯峨天皇首开“观樱之宴”。据史料载,最初是由天皇泛舟饮酒行乐,恰巧一瓣儿樱花飘落酒杯,才使得天皇不由顿生花情诗性。
可见天皇有感的是“落花”。后平安时代日本的赏樱和歌中歌咏落樱的诗句也明显多于歌咏樱花盛开景象的。感觉当时日本人的赏樱,就似乎更重视落樱。而且,这一时期,《古今和歌集》中的咏樱和歌也早已超出了咏梅的和歌,与当初《万叶集》中咏梅远超咏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此,日本人赏樱,已经开始形成一种文化并一传而今。 最夸张的当属猴脸大名丰臣秀吉,在庆长三年﹙1598年﹚率1300余名各路“大名”(诸侯)在京都醍醐寺举办盛大“樱花宴”,是为“醍醐花见”,由此,开启了日本人每年一度的赏樱雅风。
到了江户时代,赏樱活动开始由权贵阶层普及到平民百姓中,渐渐形成了传承至今的民间赏樱风俗。人们不仅为盛开的樱花之娇艳而赞叹,也为落花的凄美而伤感。清代日本使臣黄遵宪曾有诗曰:“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由此足见明治时代日本的赏樱盛景。 樱花一赏千余年,也就沉淀出了各种寓意,由日本人喻为“吹雪”的落花情境,滋生出了“物哀”情绪,人们开始感伤“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赏樱开始充斥了无常之感。到了江户时代,随着武士道精神的确立,樱花那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死在最美一刻的风骨开始在武士中引起了共鸣。樱花,从此被誉为大和魂、武士魂。赏樱,也就被日本人赋予了由热烈到感伤、无常、甚至枯寂的种种寓意。 不过,时至今日,看日本人“花见”(赏樱),似乎又有所不同了,固然,专注于赏樱的人大有人在,但更多的日本人却更热衷于在樱花树下聚众饮宴,舞者有之,唱者有之,醺醺然醉卧樱树下者亦有之,而这些人,与其说是来“花见”,倒不如说他们是来狂欢的,好像和赏樱没大关系似的,倒更像是借“花见”来一次放松、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