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趣味对联这样一种常见的对联形式当中。因为对联都是竖写的,所以,传统的竖排版的书籍都是由右而左,那么对联也遵循这个规律,也是由右(上联)而左(下联),所谓的楹联是指贴在亭台,楼榭,佛殿,寺庙,道观的门楹上,或者台柱上的张贴,悬挂的对联称为楹联。
1、对联的趣味性是怎样的?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文字。对联也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对联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趣味对联这样一种常见的对联形式当中。巧妙运用文字,内容谐趣横生是其突出特点,1.拆字联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如:上联:二木成林,二火成炎,三土成圭,木生火,火生土,生生不息;下联:三金为鑫,三水为淼,三石为磊,金滴水,水滴石,滴滴归源,2.谐音联谐音对就是利用语音相谐一语双关,起到妙趣丛生的效果。如:上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上联的「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的「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3.回文联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如: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天连水尾水连天4.叠韵联就是一副对联中,有两个以上相邻字的音韵相同,
叠韵联读起来音调铿锵,往往给人以明快的节奏感。如: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下联:点燈登阁各攻书联中两组叠韵词对:“椅倚――燈登”、“桐同――阁各”,且“椅倚”二字都含“奇”字,“桐同”二字都含“同”字,“燈登”二字都含“登”字,“阁各”二字都含“各”字,字字关联紧扣,堪称巧对。5.异字同音联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
利用音同义异字构成的对联,意趣别致。如: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说的是唐伯虎和朋友喝酒的故事,唐代诗人贾岛来形容唐伯虎醉得东倒西歪的样子,“假倒”是“贾岛”的谐音;下句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喝酒为对句,“留零”是“刘伶”的谐音,6.相同偏旁部首联同偏旁部首联就是同练部首相同。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如:上联: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下联:迷途远逝,返廻达道逰逍遥据传,明代洛阳才子文必正与名门小姐霍定金偶然相见而倾心相爱。文必正遂出一句上联,出句十个字全是宝顶。霍小姐心领神会,很快对出下联,对句十个字全带走之。后来,二人因这一联对结为秦晋之好,被传为佳话,7.数字联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某种特殊的意义,用以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令对联朗朗上口。
如: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个祝寿联,“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三七是21,加起来就是141;“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一个春秋就是1年,加起来还是141。8.叠字复字联在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现,为“叠字”联,而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
2、网络上玩“对联”的人很多,你是怎样“出句”和“对句”的?
的确网络上玩对联的人很多,因为对联之所以能从各种领域传遍各社会阶层,从文人墨客笔流传了贫民百姓,经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它的文字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播。它是诗词语言之精华,也有特殊它的艺术魅力所在,能吸引更多的诗词联律爱好者,并在异国他乡也能开花结果,你提到怎样去出联和对联的?作为一位创作者,我来谈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