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是按正圆而是按照椭圆轨运绕太阳运行的,运行速度有快慢,在冬至前后速度快些,所以,有好几个节气时间不足15天的,而到夏至前后,速度慢些,节气时间就超于15天的。此外,反映寒冷暑热的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来确定的,而与月亮的运动没有关系,所以节气实际上属于阳历范畴。
1、二十四节气时间是如何定的?
中国二十四节气时间是依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天文气象变化规律而定的。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每月的头一个节气称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2、在农村,24节气对农事有什么作用,如何判断节气的?
谢谢邀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发明的,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寒暑冷热变化和农时季节。节气时刻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从地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回归年运行一周。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从春分点(黄还与赤道的交点)算起,从0度到360度,
其中“四立”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到来,“二分\
从0度开始,太阳在黄道上向东移动,每15度为一节或气,其中每月前者为节,后者为气。五日一候,三候一节气,节气反映寒冷暑热的变化,以此为据来安排农事,二十四节气以诗表达即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以月表示即是: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