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但却是由阿拉伯人发扬光大的,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1.中国古代的计算方式:我国古代是用小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来进行计算的,但这种数字方式容易被修改,后来为了防止人们修改票据和账册上的数字,在明朝时期就采用了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一直沿用至今。
2.阿拉伯数字最迟是宋代时期由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的,那时候的宋代是中国数学的巅峰,数学家都是用古代的一种“筹算”的计算方式,而且这种计算方式写起来并不比阿拉伯数字麻烦,而且更加适合古代人书写习惯,所以当时没有被古代人重视和应用。3.后来到了清代晚期,中国的计算方式已经落后,传统的数学符号被废除,中国人的书写方式也从竖式书写改为横式书写,阿拉伯数字作为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字”也打败了中国古代的数学符号。
阿拉伯数字的普及阿拉伯数字由古印度人发明,首先在阿拉伯地区普及化,后来阿拉伯和欧洲人进行贸易时,被欧洲人发现并采用并和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后来由于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阿拉伯数字的方便书写和简单使用,便成为了现代人普遍的计算方式。以上观点仅仅是小二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在评论区予以指导,喜欢的可以点赞哦,谢谢各位的阅读!。
同样是生命,佛教的观点里为什么杀动物是杀生,杀植物就不是杀生?
佛教不杀生的“生”,不是指所有“有生命”的“众生”(动植物),而是特指“有情”众生,即常说的知冷暖痛楚、知畏死求生,甚至有情感、有思想的动物,包括我们人。一般所说的植物、矿物等,没有情感,没有思想,不知避死求生,没有痛感,故叫“无情众生”,不在“不杀生”的范围内。不杀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最终要落实在对人的慈悲上。
如果对人不慈悲,只是对其他众生慈悲,这种慈悲就是假慈悲。因为一般情况下,其他众生不会与我们争生存的“资源”,不会对我们生存构成致命“威胁”。只有人与人之间,才存在这种争夺和威胁,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宽容,也唯有如此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宽容和忍耐,才是真正的宽容、真正的忍耐。所以说,佛教所说的慈悲和不杀生,指的是对动物,主要是人。
否则,一切慈悲都是虚伪的、虚假的!吃素是为了不杀生,尤其是不杀动物,重点又是不杀人。吃素之人,心无慈悲,尤其是对人不慈悲,吃素就毫无意义!佛在世时,托钵化缘,不可能向斋主提出特定食物的要求,而是随斋主方便,化到什么吃什么,不限腥(荤)素。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不事生产、托钵挨门乞讨不能为中国人所接受,于是僧人集中住寺,劳动生产,自己生火做饭,于是有条件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