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塑像为什么永远都是闭眼的?
千百年来,在民间传说之中,关羽的地位逐渐升高,直到成为和孔子并称“二圣”的圣贤,不过,如果大家对现存关帝庙以及很多关羽塑像进行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关羽的大多数造型都是“二分开、八分闭”的闭眼形象,民间有句俗话叫做“菩萨闭眼不救世,关公睁眼要杀人”,那么,民间关羽塑像为什么很多都是闭眼的呢?是因为关公睁眼必见血吗?实际上,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在古代的中国戏曲中就有“睁眼关公”和“闭眼关公”一说。
《梦华琐簿》中讲到一个典故,有一回,清代徽调演员米喜子在演《战长沙》时,出场用袖子遮脸,眼睛瞬间从闭合到睁开,当时台下观众为之喝彩,都说真像是关公显灵了。所以说,闭眼可以说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神情,在戏台上,正所谓“一身之戏聚于脸,一脸之戏聚于眼”,更何况是雕像之中的造型艺术呢?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今人对关公的知道,多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小说中有一桥段,关公夜里读书,被胡班窥见,叹道:真天人也。对此,后人附会出“关公夜读春秋”一典。既然是读书,就不可能将眼睁得太开,那样倒显得嗔怒。只有这似睁还闭的神情,方能衬出关公之威严。最后,在佛教体系当中,高级的神祗,比如玉皇大帝、比如财神、比如佛陀,在造像的时候,眼睛一定是微微张开,仿佛两三分之间。
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门神,门神的作用是什么呢?
门神文化,据传最早出现在周代,(三海经)(风俗通义)等都有记载,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家喻户晓。人们在新年到来之时,将它贴在门上,能驱邪避灾,保平安,降吉利,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幸福安康!是镇宅之宝,守护门户的神灵。今天,人们还是乐此不彼的坚持这项习俗,每到新年之际,家家户户写春联,贴门神,求保佑,祈安康,是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祖国五千年文明习俗的传承,我们应该将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农村俗语“五树不进宅,家人乐开怀”,古人种树经验,有道理吗?
我国有几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经过沉淀和积累流传下来的,有一些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一些是落后的或者没有科学道理的思想,也被我们“传承”下来,在一些地区仍旧延续了古人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看法。也许大家都知道这种做法没有科学道理,可是已经习惯了。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句俗语,这句俗语就与古代特殊的思想有关,也就是“五树不进宅,一家乐开怀”。
这五树指的是桑、柳、槐、松、柏。为什么说“五树不进宅,一家乐开怀”呢?我们先了解下古人按照阴阳五行对住宅的分类,古人管活人住的叫阳宅,死人住的叫阴宅,也就是坟墓。古人把这五种树视为五阴之木,这五种树都是性喜阴,寿命又长,能汇聚阴气,营造阴地,植于陵园,能护佑子孙。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此俗语也是由阴阳风水延生而来。
当然这都是封建迷信,万不可信。咱们按照古人的思维来分析下为什么这“五树不进宅” 1、桑树。“桑”通“丧”,不祥之音,古人认为把桑树种在家里,则直接会带来丧事,在这种谐音的影响下,古代人把桑树作为阳宅中较为忌讳的一种树; 2、柳树。柳树枝一般用来做“招魂幡”、“哭丧棍”的,柳条也常常被用来插在坟茔上,现在在农村还依然保留这一习俗,因此柳树种在阳宅中也不吉利; 3、槐树。
槐树一名源自“晦暗”。“槐”字与“晦”字读音相近,“槐树”就是“晦树”, 而且槐树的‘槐’字就是一个‘木’,一个‘鬼’,可谓是性最阴,但枝桠很盛,成材之后,更是遮天蔽日,阻挡阳气入院,所以古人一般院内不栽植槐树。 4、松树、柏树。至于松柏,从字音来看,“松”同“凶”,“ 柏”同“悲”,皆为不祥之意,另外松树和柏树一样,都喜阴凉之地,所以一般会长在坟头、寺庙等阴凉之地,古人极为忌讳与死亡相关的东西,所以断然不会把长在坟头的松树和柏树种在自己的家中,如此一来,自己的“阳宅”岂不是成了“阴宅”,实在不是好兆头!综上所述,古人认为,只要宅院中不栽种以上五种“不祥”树木,家中就会一切顺利、一家人开心快乐,所以才有“五树不进宅,一家乐开怀”这一俗语。
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大家都知道这都是经过几代人流传下来的封建迷信思想,没有科学依据。但我们在看待这些农村习俗俗话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看待,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理性和见解。毕竟古人说的不见的就是完全正确的,也不见的就完全没有道理,不管我们看到的俗语有没有道理可言,适不适用当下的社会,它都是珍贵的中华文化,都是我们的祖先积累并流传下来的,都值得我们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