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里面的“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二者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第七位,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的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今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就是正式入伏的时间7月16日!第二,古人传统推算“三伏”的方法按照过去人们对于节气计算的方法而形成的规定来看,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因此统称为“三伏”,其天数为40天。
但现在因为以阳历纪年法为主,民间采用阴历纪年法,由于庚日在阳历中的日期每年都有变化,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就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是在7月中旬入伏的。一般情况下,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并不是固定的。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那“中伏”就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那“中伏”就为20天。而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
第三,今年三伏天的天数及注意事项。上面,我们说明了三伏与夏至交织的关系后,那今年2020年的“三伏”天气具体时间为,7月16日~7月25日的这10天为“初伏”,7月26日~8月14日这20天为“中伏”,8月15日~8月24日这10天为“末伏”。实际上,近年来天气变暖,夏季天干气燥,进入“三伏天”更是最炎热的时节。
大家一定要防暑降温,饮食要清淡,多饮水,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繁重的体力活动。总之,农村俗语都是很现实的反映了农村各方面的变化,俗语“夏至三庚入伏”是给我说明了节气变化带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相对来说,这句俗语是具有深奥的知识,有的人一时半会看不懂所描述的真实意义,但还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进入三伏天,天气炎热,根握天气变化,做出合理的应对,保持身体健康。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字面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到了,然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初伏。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时令的进展,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每天的光照时间也逐渐延长,这就是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来了。今年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1号的11点18分,正是迎来夏至节气,说实话怎么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玄化很深奥的样子。
至于“三庚”,古代人民使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顺序组合形成每日,比如有甲子日、庚子日,(注意没有乙子日,因为是阴阳相配)。凡是有庚的日子,都属于庚日,“三庚”就是出现第三个带庚的日子,这一天就进入伏天第一天。7月11号是第三个庚日,为庚申日,那天入伏。几千年了,气候变迁,最热的那一天也不太准确,各地也不一样的,说三伏天热,可还有个“秋老虎”,就是热,熬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