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众味不同有人将《易经》读歪了。其中确有迷信,也更多迷信者,当然也有属于不迷信的,更有不迷信的科学者,易经本身不属于迷信,而对其不了解,又盲目相信其作用,那就有迷信之味道了,原因之难学学《易经》的人很少,首因《易经》难学,易经知识,《易经》原著、注解类、阐释类书籍,以及《易经》各种术数类书籍,我看过的书,摞起来大约近2米高。
1、易经真的不是迷信!易经知识,你知道多少?
《易经》居“六经”之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哲学的源头,是智慧之学、道德之学,是中国封建科举时代必考、重点考的考科,当然不是迷信。易经知识,《易经》原著、注解类、阐释类书籍,以及《易经》各种术数类书籍,我看过的书,摞起来大约近2米高,总体看,对《易经》六十四卦、易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阅读、理解、研究、思考和认知,对易经术数的八卦术、六爻、四柱、梅花易数、相术、堪域、奇门遁甲、六壬类书籍,有所阅读、学习、理解,有的懂得了其基本理论、方法,甚至个别术数有一定的操作经验积累。
但《易经》又是一个“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东西,其中有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更有术数学和各门各派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很难有人彻底研深弄透、完全掌握易经所有的理论知识、方法操作、丰厚经验。况且,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对易经有不同的视角、认知和观点,任何一个人对易经知识的掌握也不完全一样,
2、易经风水属于迷信吗?
有些人动不动就扣上迷信或科学的大帽子。什么是迷信,什么是科学,有的人连科学迷信的概念也不理解不了解,就人云亦云,乱给人扣大帽子了,这是很不对的,迷是迷失,不了解,信是相信;迷失,不了解就盲目相信就是迷信。对于易经,对于风水有多少人是深入认识了解的?所以其中确有迷信,也更多迷信者,当然也有属于不迷信的,更有不迷信的科学者,
易经本身不属于迷信,而对其不了解,又盲目相信其作用,那就有迷信之味道了。有关风水的学说,是有哲学,心理,科学等理论在其中的,但要是不深入了解,就又盲目相信其作用,甚至夸大其作用,那也是有迷信的味道了,易经或风水,二者合之为一,就其本身而言,是不属迷信,也不全归属科学,那是门学说,是有关哲学,自然,心理,思想,文化,智慧等等方面的学说,与迷信是不太沾边的。
3、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周易是迷信?
《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根本与迷信无关。认为是迷信的人,是不了解,或以讹传讹罢了,易经是由八卦演变出六十四卦,每挂代表着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一种处境或者一种状态,提示人们应该如何应对,指示人们行动的方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焚烧全国诸子百家的典籍,因将《易》归类为占卜之书,躲过一劫,
此书一直以来,占卜确是一大功能。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邓艾破蜀时,曾梦到山顶上冒出水来,因此得六十四卦中的第39挂蹇挂,艮下坎上,解挂为可以得胜,但不得归,后来邓艾灭蜀后,果然未得善终。易经作为占卜学的鼻祖,被当成封建迷信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占卜,其实并不同于迷信,有一种学问,叫做预测学,易经即是预测的书籍。
4、为什么感觉学国学易经的人很少?
原因之难学学《易经》的人很少,首因《易经》难学,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孔子四十多岁时之感慨:等我年长几岁,再学《易经》,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孔子之言涵盖如下信息:学《易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需要五十年的知识积累;需要五十年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才不会犯大错。原因之缺乏推荐唐代宰相虞世南说_“不知《易》不可以为将相》;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_“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足以说明《易经》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几千年来无人点破《易经》蕴含亘古不变之真理_阴阳平衡理论,阴阳对立统一理论。“阴阳平衡理论+阴阳对立统一理论”:医者之辨证施治术_疾病起于阴阳不平衡,疾病终于阴阳平衡;帝王将相术_用平衡理论治国、安邦、平天下,然而历史上的统治者自己偷偷学,不希望老百姓学;相反“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之“奴才奴隶”术却得到全民推广,旨在利用“奴才奴隶”术巩固统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