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是打开《周易古经》的金钥匙,他以阴阳辩证的哲学观念阐释《周易》,使《周易》上升到更广阔的哲学领域。《周易》是以上三个圣人共同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后人不可多得的不可不学的一本旷世经典,”以为自然,是最大的,是一切的主宰,《周易》是周代人对易学的总结,是周文王、周公、孔子所作。
1、周易的作者是谁?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有许多人也问我《周易》的作者是谁?《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经典中的经典。它的作者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就是说经历了三个圣人的智慧结晶。有上古的伏羲氏、中古的周文王、下古的孔子三个圣人,一、上古的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就是说伏羲氏发明了先天八卦。
二、周文王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发明了后天八卦,并把后天八卦两两重叠,创作了64卦,填写了卦名、卦辞、爻辞。三、孔子看了周文王的64卦以后,根据自己学习《周易》的心得和体会又写了专门解释64卦的十篇文章,叫《易传》也叫十翼,至此,一本完整的《周易》或《易经》就形成了,《周易》是以上三个圣人共同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后人不可多得的不可不学的一本旷世经典。
2、《周易》是怎么产生的?
周易起源于原始宗教中巫术占验方法之一的八索占卜,现在金川(隶属四川省阿坝州)彝族还保留着原始式的八索占卜方法。村民占卜时,将八条牛毛编的绳子,抛向空中,等到绳子落地,再观察方向位置来占卜吉凶,《周易.系辞》称,伏羲氏是创造八卦的人,而这八卦就是我们所说的八索占卜。八索占卜是八卦的前身,到了战国时代,有人写了一本书叫《易傳》,就是以卦、爻辞为基础,发展作为哲学理论的推理阐述,
3、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关于《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应该先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开始讨论吧。第一、《周易》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是:伏羲氏创造的八卦,而后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八其八,六十四,是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发挥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孔子晚年才注意到《周易》的意义和巨大价值,所以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
”并且有“行止在囊,韦编三绝,”的典故。以上是《周易》从创造到定型的基本历史脉络,太史公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肯定是得有所据和考证过的。尽管后人有争议,但是没有别的说法比这更可信了,毕竟,司马迁接触的史料,古籍,拜访过的汉代宿儒(前身是大秦朝的博士)。绝不是今天的史料和所谓的专家教授能够相与并论的,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如下几个问题有必要先行讨论。
1、八卦是伏羲氏创造的,这点古来很少有异议的,伏羲氏在炎黄之前,那个时候有无文字无从考证。但是,画八个卦的符号,完全是有可能的。总比什么河出图,洛出书可信,毕竟八卦总是人画的,不像河图,洛书说什么神龟负图,麒麟载书之类的,至少前人说八卦是人创造的,这个说法已经很科学,很难得了。我们的阴历历法,百姓称为农历现在还与西历并行而用,
在夏代那个时候,人的认知局限性和自然条件下,先民就能测度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算定日月岁差,以从事农时的种收。由此来看,在远古伏羲氏能画八个卦的符号,应该不难,2、关于周文王羑里演《易》的说法。文王在羑里,被囚禁七年之久,把人皇伏羲的《易》之八卦发挥集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五千多字,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商末周初,已经有简书的存在了。所以,司马迁说文王演《易》为六十四卦,我觉得不应该有问题,3、关于三《易》之说,得何古人所授,出谁人之口,我不知道,但是根据《易经》的内容,演变史和各家的《易经》著作来看。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连山易》,《归藏易》,最大的可能就是《易经》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称呼,“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