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是在寺庙里深山中,还是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我以为,真正的修行应该在现实生活中,道教的发源地是指道教起源和初始创教的地点,根据考证,道教的发源地在今天的四川省川西一带(彭州、新津、灌县、大邑等区域),更具体的地点就是祖天师进入四川后修道创教的活动中心--蜀地鹤鸣山,即今天的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1、真正的修行是在寺庙里深山中,还是应该在现实生活中?
问:真正的修行是在寺庙里深山中,还是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答:积善成德。好人肯定会有好报,所以我以为,真正的修行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做好人,行善事,着力把自己修炼成为利国利他之人,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之。福荫子孙,相信福报未来及来生。这是天理,更是社会向上向善文化所在,不以小善而不为。修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及一言一行上,积少成多,
因此借此建议我们的政府放下利益,实实在在地用行动大力支持、扶助人向善、从善、行力所能及的小小善!并形成新的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和政府所有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施德政,表里如一。弘善扬善行小善,如此自觉反复,相信渐渐离开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精髓,很快又会重返我们幸福的美好人间。作者:我是圆的===作者我是圆的及其简介:我是圆的,本名陈丰,
诗人,诗歌评论家。福建省自学成才者,福州福清市城头镇人。他出生在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黎升村塘池自然村一个普通家庭,幼年跟随大姨妈刘兰英在仓山区仓山镇联建村白鹭岭长大,做过农民、木工、泥水工、电工,商店营业员、采购员、核算员和多家报社的编辑记者、文化干部、政协委员、福州市晋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晋安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图书馆副馆长、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福州市文联委员、福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市城市管理民评代表、政风行风廉政监督员,福州市群众路线教育督导组成员,民盟福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小组成员、民盟福建省委社科委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州市鼓楼区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资深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等职。
1989年发表作品,1996年辍笔停止写作;2008年12月上网开博重归写作,已出版诗集《日子那边》《月圆月缺》《我把风留在了风中》《抚摸自己》《我是你的颜色》《时间之外》《在你的江南》《落单的幸福》《像鱼一样的鱼》等书;此外他还计划出版《书缘(随笔)》和《100人读100首——陈丰诗歌鉴赏》《诗歌陈丰》《当下福州诗歌导读》《陈丰评诗》等书。
2、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二者的区别在哪呢?
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和庄子学派,老子和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授关系。老子或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自称为儒家,墨自称为墨家,到汉代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才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这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道家思想界也走向了统一。汉初道家是吸收了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的长处而创立的新体系,与先秦老子、庄子关系不大,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也未创立宗教,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开始就是宗教家,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怍是学术性的,也与佛教经典不同,老子被迎进道教奉为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从时间上推断道教把老子捧上教主的地位是在东汉时期,首先出现在宫庭和贵族阶层。光武帝儿子楚王刘英晚年喜欢老子学说,在道教祀供奉老子,
后来明帝下诏书,老子微言供与仁祀。到桓帝时,老子被供奉于苦果祀,官臣跟着供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后,有百姓进道祀敬供老子,逐步盛行于民间。先秦与秦汉道家是学术派别,不是宗教教派,《老子》《庄子》等书是学术著作,不是宗教典籍,到东汉后期,《老子》渐被神学化,老子也开始走上了道教教主的位子。民间的巫术与神仙方术依托到了《老子》的学说上,
《太平经》将道家与神仙家相揉和,巴蜀的五斗米道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这是道教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唐代开始尊称《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老、庄、列、文皆为道教尊神,道教比道家进一步突出了“道”的超越性、绝对性和神秘性,使“道”成为了具有无限威力和至上神的抽象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