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如果家中有去世的老人,过年时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家中有老人去世,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件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去给亲朋好友拜年,第一件事就是过春节的时候,不能贴红色的春联,第三件事就是一纸不能二烧,意思就是一个坟前祭拜结束,纸钱烧只能一次性烧,不能分两次烧,因为一次烧代表了对死者的尊重,分两次烧说明了你的心不够诚,当然其实可以从这种行为反应生活的态度还有行为处事,清明节烧纸不能烧两次,尽量一次性全部烧完,丧葬文化烧纸不完也是不吉利的,还有就是纸钱不能撒到别家坟前,也不能撒到人家地里。
1、清明节不能做什么?
清明节不能做什么?我认为,清明节是祭祖的节日,应该对先人尊敬,特别在扫墓時必须注意仪表和言行。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应注意那些行为1,着装整洁,淡装素雅,以表示对先人的重敬。2,禁忌孕妇,以防不测,一是考虑到孕妇途中的安全,二是因为祭祀是伤感之事不宜孕妇参加。3,注意餐饮,玩乐戏耍,尊重传统遗俗,发扬传统美德。
4,注意游乐,会友途宿,诚诫对先人的漠视、轻浮之行。5,言行谨慎,仪表端庄。禁忌放浪,恶丑之形,6,禁忌饮酒,狂欢弹唱。这种与传统文化的伦理相违背的形为,还有其它…二,为什么要注意这些因为,社会的文明是民族价值观的积累,人类的文明是在漫长的生活中不断創造、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好的东西就必须继承发扬,不好的东西就必须在发展中剃除,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发展,社会的文明价值观才能发展和进步。
2、在农村,如果家中有去世的老人,过年时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在农村,如果家中有去世的老人,过年时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去世,这属于重孝,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是守孝三年的,这个传统不仅仅是农村人传承了,城市人也是这样子的。或许是农村人更讲究一些,守孝三年期间,儿女不得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就算是过年期间,也不可以穿太鲜艳的衣服,特别是红色的衣服,如果老人去世当年,子女穿了红色的衣服,会被别人耻笑不孝顺。
如果家中父母去世,过春节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事情是要有所忌讳的,第一件事就是过春节的时候,不能贴红色的春联。平常我们过年,大年三十的上午,人们都会贴上非常喜庆的红色春联,挂上大红灯笼,可如果家中有父母去世的话,第一年的春节要贴白色春联;第二年春节的时候,要贴蓝色春联;直到守孝期满三年,第四年的春节才可以贴红色春联。
家中有老人去世,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件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去给亲朋好友拜年,在我们胶东农村,差不多是凌晨四点左右,大家就开始出门,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如果家中老人去世的话,那么守孝的三年期间,可以不用去拜年,左邻右舍也不会挑这个理儿,人家也不希望你去,因为身带重孝,去了以后反而让人感觉心里不痛快,人家会感觉你带去了晦气。
平常正月间有七大姑八大姨需要去走访的话,赶上父母去世,最好是头年腊月就去看一下,正月期间就不要走动了,春节期间能避开的朋友聚会,和一些公众场合,最好也是不要去参加。不说别人感觉别扭,就是自己心情也不会太好,也会感觉沉重,春节是团圆的节日,难免会想起自己已故的亲人,心情自然不会好,所以春节期间最好是闭门谢客。
3、清明节上坟“四不做”,是什么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不但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还是春游踏青的时间,当然肯定是扫墓为主,扫墓是纪念亲人,但是扫墓其实也有很多讲究,有很多事情不能随便做,以免得罪别人,毕竟是悲伤的背景下,所以做事情更是讲究更多,清明节祭祖扫墓,有一些事情不能做,首先清明节去祭祖不能穿红色衣服去,因为红色代表喜庆,但是清明时节是代表悲伤,用古代传统文化来说,就是相冲相克,而用现实的意义来说就是一种态度问题,对死者和其他人的一种不尊重,毕竟人家悲伤你穿红色喜庆的衣服去,不就是幸灾乐祸了嘛。
第二件事不能做就是,在扫墓的时候不能打闹,原因其实和上面差不多,丧葬文化是严肃的,打闹这种事情其实影响不好,毕竟悲伤的氛围下,你在扫墓的时候打闹,表达出来的态度是欢乐的,不适合在扫墓的场合下去做这种事情,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会得罪亡灵,墓前开玩笑亡灵觉得不尊重,必定会对你进行惩罚,第三件事就是一纸不能二烧,意思就是一个坟前祭拜结束,纸钱烧只能一次性烧,不能分两次烧,因为一次烧代表了对死者的尊重,分两次烧说明了你的心不够诚,当然其实可以从这种行为反应生活的态度还有行为处事,清明节烧纸不能烧两次,尽量一次性全部烧完,丧葬文化烧纸不完也是不吉利的,还有就是纸钱不能撒到别家坟前,也不能撒到人家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