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地风俗,下午最好别去扫墓,可以提前,不可以推后。历山奇谈,聊备一格清明节祭祀先人,采用的是扫墓的方式,而且唯独清明节叫扫墓,祭奠先人只打扫坟墓,奉献食物瓜果,而不能烧纸,顾名思义,就是此日不能生活做饭,不仅不能生火,其他跟火有关的都一律禁止。
1、冬至扫墓能下午去吗?为什么?
感谢邀请。冬至扫墓能下午去吗?根据当地风俗,下午最好别去扫墓,可以提前,不可以推后,就和一个人的生日那有后补的。不吉利,过去的事就那它过去,没有时间可以在冬至节前按排一下。如果每年都有扫墓的习惯,那必须要坚持的,如果平时没有这个习惯,不去也行。只要心中有思念,也不必过于小节,或春节大年三十,到墓地扫墓,给死去的人送压岁钱,心中默念平时没有时间常来,就一次多烧一点纸钱。
当然,清明扫墓那是必须的,因为当地有扫墓踏青一说,到墓地清扫一下,如果是坟,那还要添一些新土,如果是墓,打扫一下,碑文也可以用油墨重新描一下,增加一点亮点,周围有空地,也可以栽上一些常青树。在冬至节农村一般有祭祖一风俗,大多数都在家里进行,有过大冬,小冬一说,大冬就是冬至当天,小冬就是冬至前一天,在我们那里,家里祭拜完祖先,就无需要到墓地去祭拜。
也没有这个必要,有人家怕在家里搞得乌烟瘴气的,到墓地或十字路口祭拜一下也行,在我们当地必须要上坟扫墓是,清明上坟扫墓,闰月闺女送粮送草,或死者周年,大年三十送压岁钱。清明,大年三十都是提前几天搞定,其它节日,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是不上坟的,在家里祭拜一下就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差不多就行,心诚则灵,死者定会感受得到你的一片真诚。
2、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一般去上林墓地不能随便去,不能随便选哪一天,要凑一个查口,都要有个说法,随便去对活着的人不好,一般去林墓地的原因,如春节,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一,亲人去世周年,亲人的生日等去烧纸,祭拜。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又说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是鬼神们的节日,这几天给他们送钱正好他们能收到。
清明节正好是春天,可立碑,栽树,筑坟,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打扫一下墓碑上的灰尘,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思念,如果墓地太远,不方便回去,可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在夜间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画个圈,圈口对着墓地的方向,向亲人说一下让他们收好钱。现在流行绿色祭祀,可用鲜花,网络,国家又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路上车多人多,可避开高峰期,提前或错后都可(前三后四)。
3、为什么清明节只能扫墓,不能烧纸?有什么渊源吗?
历山奇谈,聊备一格清明节祭祀先人,采用的是扫墓的方式,而且唯独清明节叫扫墓,祭奠先人只打扫坟墓,奉献食物瓜果,而不能烧纸!这是因为,清明节恰逢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祭奠先人自然就要修整坟茔,添培新土,拔出杂草,并献食物瓜果,以告先人春归之意,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中国人祭奠祖先,必然包括焚化纸锭,纸钱,为什么清明节只是祭扫,独不烧纸呢?这要从中国上古的三个重要节日说起,每年的"仲春时节",中国人有依次有三个节日,这三个节日分别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上古的仲春庆祝上巳(si)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其实就是民间三月三。这个节日上古就有,而且是一个重大节日,在唐朝甚至全年三大节日之一,
《论语》有上巳节的记载,比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说的就是上巳风俗,《诗经•国风•郑风•溱洧》中描写的男女相谑,互赠芍药,同样是上巳节的风俗,再熟悉的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上巳节书写《兰亭集序》了!当时一大帮文人,齐聚兰亭,曲觞流水,共赋诗文,堪称盛事,王羲之一激动,遂写成了最伟大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