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轨迹示意图?(“易”字来源)伏羲发现1⚠️:留影轨迹都是形状相同的弧行线,这些半径相同的弧形线在同半径的球面上相互平行。任意选2条弧行线,观察杆弧影长短变化,经检验它们在立面上都是一样的匀速转角运动。⚠️伏羲得出结论:这些弧行线上午在立面均匀转角,木杆弧影依着经纬度均匀下降;这些弧行线下午在立面均匀转角,木杆弧影依着经纬度均匀上升。
这些弧行线全天在水平面均匀转角!⚠️⚠️即有结论:白昼,太阳在水平方向匀速转角,在立面方向分为两段匀速转角。太阳在立面上的转角速度(爬坡速度),在同一观测地是否长年不变?答:是的!爬坡速度白天和黑夜一样,黑夜又和白天一样,周而复始。观测验证如下:⚠️这个半球坑的坑口大圆,会被这些弧行线的开口落点截取,这些所截取的圆弧要么均匀变长,要么均匀变短;这个变量就是太阳水平转角的日变量,和正午时杆影弧长的日变量,同步、等比例对应。
如果一天高度角少转了1分钟,那么水平角也会对应少转一分钟。⚠️太阳高度角的古法推算:假设某地春分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度;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度。此地夏至6:06分,太阳在哪里?答:全球各地春分日出时刻必是6:00,方向必在正东,60➗6=10度每小时。春分昼长12小时,太阳水平转角180度,180➗12=15度每小时。
夏至6:00时,太阳高度角=83-6*10=23度。夏至6:00时,太阳水平角=正南-6*15=正东。所以,夏至6:06时,太阳水平方向在正东偏南1.5度,高度角24度。⚠️立夏9点太阳在哪里?答:83-60=23度,春分到夏至总天数约为92天,23➗92=0.25度每天;春分到立夏约为46天,0.25*46=11.5度;所以,立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11.5=71.5度;所以,立夏9:00时,太阳高度角为71.5➖3*10=41.5度,水平角=正南➖3*15度=正东南。
⚠️太阳高度角推算的现代版:先要明白6个概念:一、昼长均匀变长均匀变短,变化的中间点12小时是春分秋分;日出均匀北移均匀南移,变化的中间点正东是春分秋分。二、地球纬度1度是经线大圈除以360;⚠️纬度1度的意思是:当地地平面跟赤道地平面有1度夹角,经线大圈南北方向移动了1度。三、春分正午,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赤道纬度地球人规定为0度。
四、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速度是23度➗92天=0.25度每天;同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张大缩小的速度也是23度➗92天=0.25度每天。五、同纬度地区太阳的爬坡速度一样且长年不变。六、我老用春分计算太阳爬坡速度,只是因为各纬度地区春分昼长都会是12小时,取巧方便。⚠️所以:春分那天,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90度➖当地纬度=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度➖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