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信仰老子之“道”,认为道教徒若能真心修持,其“道”便可长生不老,万古长存成为神仙,道教的哲学是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之一,《魏书·释老志》在谈到道教的本源与宗旨时称。道教是以老、庄为代表先秦哲学派别,道教是以东汉中后期以修道成仙为信仰的宗教,继承发展了道教。
1、道教不吃牛肉,但是道教人士怎么看待南华真经——《庄子》中的庖丁解牛?
道士不吃牛肉这是世人的误解,就好像大家都以为和尚不吃肉一样,但他们不知道是梁武帝的“功劳”,在这之前也是吃肉的,而且化缘人家给就吃什么!那为什么会有道士不吃牛肉这种说法?大家的认知里,道士都是清修之人,其实不是,很多有名道士或者叫术士和方士,我们都知道他的名字,但显然不是清修,比如诸葛孔明,刘伯温,张良,徐茂公还有我们的医圣等等,其实好多名人都是道门中人。
这些人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地理可不是现在的天文地理,而是山医命相卜里的相,相分天相地相人相,天相就是古时候说的天文,地相又叫地理或者风水,道教五玄学山医命相卜学什么的都有,而且道士分全真和正一,全真派要出家,正一是不出家的。都以为道士是出家人,其实是错误的,全真派出家,在道观修行,正一可不出家,要结婚生子的,早期也没有那么多规矩,不然天师府几十代怎么传下来的?不吃牛肉源于五十三代天师,还有狗,乌鱼,鸿雁,为什么呢?因为这四种动物在道教代表了忠孝节义,但这五十三代天师之前也没有这个规矩,但不吃也只是在开坛净身之后不吃,道教各种科仪都是神圣的,有些门派是初一十五不吃,其他时间是不约束的,当然,说的是正一,全真派那些出家的道士就不知道了!,
2、你怎么看待道教与佛教?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
道教与佛教看起来是两个教派,但细细分解是一不是二,道教信奉十善,要求信道者诸恶末作,众善奉行,提高信道者素质,最后升华,上升天界,再造因缘,继续修善。佛教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十善如大地,信教者在修好十善的基础上升华自己,而佛教老师就是本师释迦佛,老师指导信教者出离三界,最后证得无上菩提才是信教者的真正目的,道教与佛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佛教没有十善相辅不能成立,道没有十善无规不成方圆,
道教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信仰老子之“道”,认为道教徒若能真心修持,其“道”便可长生不老,万古长存成为神仙,道教的哲学是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之一,《魏书·释老志》在谈到道教的本源与宗旨时称:“道家之源,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至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其为教也,咸蠲取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寿,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在唐代非常兴盛,唐王朝建立之初,追任道家始祖老子为李唐宗室的祖先,将道教指为“国教”。李世民尊崇茅山宗,在唐玄宗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不仅三山五岳遍布茅山上清派传人,豪门公卿,文人学士也深受影响,从唐高祖开始、到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历代皇帝都与茅山道教有密切的关系,
道教是以老、庄为代表先秦哲学派别,道教是以东汉中后期以修道成仙为信仰的宗教,继承发展了道教。道教的哲学是道家主要的思想渊源,同宗与“道”:“老、庄被奉为教主、神仙,《道德经》更是教徒习诵的功课;老子、庄子阐发的“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的教义思想与神仙方术无不发端于此,“道”被视为天地为物根源,老子被视为“道”之化身“太上老君”,而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地君”。
道教的三清尊神包罗、天神地祗、人鬼的神仙谱系也都是从“道”衍化而来,佛教相传在2500年前,古印度北部有一个迦毗罗卫国,该国有一位太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从七岁开始,每天研习经典并学习骑、谢等武艺,并逐渐形成了很高的造诣。但他最喜欢的是人生的奥秘,随着年龄的增长,太子发现当时人民的生活贫富差距悬殊,四姓阶级制度及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