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如果哈雷慧星反复出现在地球上空,它环绕的天体是什么?
天文学家:如果哈雷彗星反复出现在地球上空,它环绕的天体是什么?♥哈雷彗星也是宇宙间的一种天体,数量极多,有的高速穿过太阳系就一去不复返,有的沿着一定的轨道在太阳系内公转,就成为太阳系大家庭中的成员。综合上述,天文学家认为,如果彗星反复出现在地球上空,它环绕的天体应该还是太阳系。因为太阳的质量过于庞大,而地球仅仅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固态行星,不足以吸引彗星运行。
哈雷彗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有些每隔五六年转一圈,有的隔十多年、几十年,甚至更多年转一圈,1986年有些地方人们用肉眼看到的大彗星,英国哈雷天文学家最先计算出来它的运行轨道,因此取名哈雷彗星,它的运行周期大约是76年,就能够见到一次,用1986 76=2062,也就是说下一次接近地球预计是2062年。
★平时,我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都只是亮晶晶的小点儿,要是突然看到一颗拖着长尾巴的扫帚星——彗星,慢慢在天空移动,看上去扰乱了天空的正常秩序,人们难免会感到惶恐不安。尤其 在文化不发达的地区,由于对彗星的出 现得不到叫人信服的解释,于是由惶恐 而引出一些迷信的说法。从前,这类迷信说法无论国内或者国 外都有。
在国内,有过“扫帚星是灾星,它的出现是灾荒、瘟疫、战争的预兆”这样的迷信传说。在国外,说得更离奇,说“它的头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不会有什么灾难;而它的尾巴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就会有骚乱,流血”。现在,人们对于彗星的行踪和真面 目,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只是对于彗星 的来历和起源,还有待更深的研究。★古代人由于缺乏科学常识,对于彗星为什么会偶尔出现,形状又如此与众不同,可谓是一无所知,。
1577年出现了一颗大彗星,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试密通过观测决确定彗星到地球的距离,这可算是对彗星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始。尽管第谷并没有测出彗星的距离,但他已正确地认识到彗星是在空间中运动的,距离比月球至少要远6 倍,因而彗星应该是天体而不是大气现象。1680年有一颗彗星出现,是时牛顿已经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根据当时的观测资料,正确地算出了这颗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1682年又出现了一颗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与牛顿合作进行彗星轨道计算。在这之前,人们还没有完整地掌握计算彗星轨道的知识。哈雷曾任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二任台长,是第一个全力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天文学家,在彗星研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不但计算了1682年彗星的轨道,而且还根据史书中记载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从1337年到1698年间所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并把它们的轨道进行比较。
哈雷经过仔细比照后发现, 1682年彗星的轨道,与1531年和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非常相似,于是他大胆地推断这三次彗星的出现,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这颗彗星应该每隔75 ~76年回归一次,由此他预言彗星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可惜哈雷未能等到1758年就与世长辞了。不出哈雷的预料,这颗彗星果然在1758年12月25日圣诞之夜如期而至,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它,在哈雷逝世16年后证实了他的预言。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的功绩,这颗彗星便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周期性回归的确认,进一步证明了彗星是太阳系内的天体,它与行星 一样绕太阳公转,并且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准确预报它出现的日期、亮度和位置。当1835年哈雷彗星再度回归时,人们以好奇心而不是恐惧心理观看了这颗大彗星,没有人再相信古代的迷信传说了。
由于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天文学家正确预报其回归 时间的周期彗星,在迄今为止所观测到的彗星中名声最大。再一方面,哈雷彗星又是周期彗星中唯一的一颗年轻彗星。虽然它已经回归太阳附近有好几十次,但仍然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每次回归都会显示出多变的形态,可谓是彗星中的佼佼者,这也是哈雷彗星名声大振的另一个原因。哈雷在他的研究中,从中国古代的记录中得到不少启示。
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两干多年间,这颗彗星的每次出现在中国史书中多有记载。“春秋”中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载;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的每次出现中国的文献都有记载,次数之多,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1985年发现的巴 比伦泥板文书上记录了公元前164年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而在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公元66年。
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5月的哈雷彗星回归。天文学家预测, 5月19日彗星将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距地球 2400万千米,届时彗星巨大的尾巴将扫过地球。这一消 息很快传遍了欧洲,令当时人们感到惊慌不安。有人猜想,彗星中的大量有毒气体将会渗入地球大气而置人于 死地,更有人认为地球会被哈雷彗星的尾巴打翻,世界 末日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