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里的“中医”应该是指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总体。中医的五脏和五季,五色,五味的对应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按五行相生相克的思路,正确的理解是,五行中可以一生四,四生一,当然也可以一克四,四克一。
1、中医的五脏和五季五色五味是怎么对应的?
中医的五脏和五季,五色,五味的对应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木对应五脏是肝,五季是春,五味为酸,五色为青。火对应五脏是心,五季是夏,五味为苦,五色为红,土对应五脏是脾,五季是长,五味为甘,五色为黄。金对应五脏是肺,五季是秋,五味为辛,五色为白,水对应五脏是肾,五季是冬,五味为咸,五色为黑。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中医为什么要给脏腑分五行?分五行的依据是什么?
咱不谈中医,避免犯法,就谈原始五行。五行最原始的原生态意义,一不符合常识,二不符合事实,比如土生什么,正常人用脚思考都知道是土生木,可偏偏五行规定了土生金,细想也有点道理,再细想,何止生金!事实是,土生什么行都可以,土生木,生金,生火,生水,一生四。所以,按五行相生相克的思路,正确的理解是,五行中可以一生四,四生一,当然也可以一克四,四克一,
3、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
我想这里的“中医”应该是指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总体。它当然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不分,中医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到后来的《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它把天地人当做一个系统来研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把人的五脏六腑也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五行相克相生,阴阳辩证施治,它的思想方法,远超出了对疾病的探究,具有高度的哲学意义。
4、中医有五味、五藏、五行、五色等,你能答对几个五?
谢谢邀请,大致说说我知道的吧,如有不足,欢迎指正。1.五味:指酸﹑甘(甜)﹑苦﹑辛﹑咸五种味道,功效分别为:多酸味能敛肺涩肠;多甘味能补虚缓急;多苦味能降泄燥湿;多辛味能发表行散;多咸味能软坚散结。2.五脏:心﹑肝﹑脾﹑肺﹑肾,3.五行:金﹑木﹑水﹑火﹑土。指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按照五行学说:白属金属肺,青属木属肝,黑属水属肾,赤属火属心,黄属土属脾,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4.五色:白、黑、青(绿)、赤(红)、黄。
具体的参照五行,不再赘述。5.五术:山、医、命、相、卜,6.五通:气血通,脏腑通,津液通,经络通,心脑通。7.五主:五主即五脏所主,即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8.五液:汗、涕、泪、涎、唾,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素问·寒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9.五声:笑、呼、歌、泣、呻,10.五臭:五臭也叫五气,即臊、焦、香、腥、腐,《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11.五志:喜、怒、思、忧(悲)、恐五种。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内经》认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有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5、五行、五脏、五声、五音、五常,还有多少代表人类现象的五种性状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