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卷九十二》:齐人蒯通晓得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在于韩信,但是韩信通晓兵法,大小百余战,一个混饭吃的江湖术士怎么让这位战神级人物听信自己的话呢?于是打算用“奇异的计策”(欲为奇策而感动),说动韩信反汉。韩信曰:“先生相人如何?”对曰:“看你面相不过封侯,看你的背相,贵不可言,......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无一失。
”我们读了他们俩人的对话,应该注意到蒯通使用了“相身法”中的胸和背的判断,但是,没有具体说胸背的具体形象如何,只是提出了“胸背”形象的重要性。宋代集相学之大成命相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宋一朝,这个时候五花八门的包括面相和身相的、各种预测判断方式方法多如牛毛,理论依据也是玄妙无穷,使人根本无所适从。
《能改斋漫录》是一部宋代禁书,它的言论以大胆著称,它透露出当时的大奸相蔡京也是一个精于相术的权臣,他们俩弟兄不合,其弟是枢密院官员蔡卞政,蔡京取笑其弟“弟骨相固佳,但背差薄。”由此可以确定的是,相胸背等躯体的习俗,在时间上与相面的习俗是并驾齐驱的。那么,背相究竟要什么形象才是“富贵昌隆”的呢?这个时候的普遍观点认为,胸是血气之宫,万事之府(胸有城府),故“广阔者智慧昌隆”,“凹凸狭薄者劳碌贫贱。
”以胸部宽阔挺直为上佳(如晋时的嵇康)而“背”被认为是一身之基础,为负重之用,因此厚实丰隆,看上去应象龟背,前看如昂,后看如俯,为长寿厚福之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胸背应该是昂首挺胸的姿势,显得厚实丰隆,看上去“像”龟背。
”假如你“背薄如坑,短狭如驼,成佝偻之状,则为短寿贫贱之人。”这种体态的人现在己经很少见到,大多数是幼儿时的患病和特殊情况造成的伤害,我们应该给予同情和帮助,而不是“不可交。”比如著名的喜剧故事片《抓壮丁》中的潘驼背,这个特殊时代的下层小人物,虽然也为地方黑恶势力鞍前马后,但是,作恶有限,应该与王保长、卢队长区别对待,虽然他是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