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为天干和地支的总称。西汉时期,干支纪年和“星岁纪年”是混杂的一种新规则的诞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在“干支纪年”之前,我国古代除了用君主谥号的方式纪年之外,最通用的纪年方式就是“星岁纪年”,分为“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两个阶段。
1、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怎么和西方的公元纪年匹配的?这个匹配工作是何时开始?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干支纪年:干就是天干,支就是地支。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等。2.天干和地支相配永远是奇数对奇数,偶数对偶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配,3、一个循环周期是60年,周而复始。西方纪年,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法,叫公历也叫阳历,从元旦开始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今天就是2019年10月11日。
2、干支纪年法是如何纪年的?有什么历史故事?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为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的纪年方法】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葵),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天干10个符号排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五轮构成60干支周而复始,60干支称为六十甲子。
3、天干地支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百度一下就有。干指十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支指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公元年数-3)/10的余数为干;(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支,举例:今年是什么年。(2018-3)/10,余数是5,对应天干的戊;(2018-3)/12,余数是11,对应地址的戌,
所以2018是戊戌年。普及一下天干地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做天干地支?先说天地。天地其实是指时空,时间和空间是近代的概念,估计是日本人明治维新之后创造的汉语词汇。古人不说时间,而说“立天之道”,古人不说空间,而说“立地之道”。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的,就像时间和空间,天和地是“象”,对应八卦中的乾和坤。
乾和坤是卦,是抽象的,为了好理解,古人用天和地来取象关联,八卦的其他六卦是兑离震巽坎艮,都是抽象的,也不好理解,古人用泽火雷风水山表示。乾是阳卦,下面带着兑离震,即“天”下面带着“泽火雷”,天就像能量,泽火雷则是水力火力电力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坤是阴卦,下面带着巽坎艮,地就像质量,风水山则是气体液体固体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质量。
时间和能量有关,空间和质量有关,天对阳,地对阴,古人说阴阳不能独居,天地是一体的,如同爱因斯坦说的时空一体。天在上,地在下,上下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也没有上,阴阳也是相对而言的。君为阳,臣为阴,臣回家后相对老婆而言则是阳,因为夫为阳,妇为阴,再说干支。干就像树干,支就像树枝,干就像时间轴,即立天之道。
支就像时间轴上的一个切面(即所谓现在)上的很多点(即所谓这里),即立地之道,干支交汇就是“现在”“这里”的“自我”,即意识,即立人之道。占卜的卜字有两个构件,一个是中间的一竖,这一竖就是干,另外一个是侧边的一横,这一横就是支,卜就是干支。古人将植物大致分为:艸木竹;将动物大致分为鱼禽兽,干支中最明显的是竹,一节就是一世,每一世都有一个干和很多个支。
干就像长子,长子即位取代父进入下一世,树木也是这样,一节一节的长高,一棵树就像一个朝代。干支之间是相,相就是木眼,树枝跌落后留下的伤口愈合之后形成的树眼就是相,大致理解一下即可,展开说要很长篇幅,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先说十二地支。我们背诵十二地支的时候往往都是四个一组分三组的背,这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