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白痢牛白痢也叫“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五)牛寄生虫病牛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在牛体内繁殖、夺取养分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四、预防措施1、加强牛只的日常管理,做到精心养护,尤其一些老牛和哺乳期及孕牛的照料。
1、牛的粪便带血怎么回事?
浅析牛血便的原因本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患牛剧烈劳役,以至热毒郁结胃肠或饮食不周,喂食霉变饲草,久渴失饮等,引发脾胃虚弱亦而发生此病。本病无传染性,成年牛多见,牛血便是指患病牛在排粪便时,粪便带有血丝或直接排出血样便。患牛有先血后便和先便后血两种情况常见,俗语“牛便血,牛拉血病”,一、病因及流行情况本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患牛剧烈劳役,以至热毒郁结胃肠或饮食不周,喂食霉变饲草,久渴失饮等,引发脾胃虚弱亦而发生此病。
本病无传染性,成年牛多见,二、病状表现临床本病一般分湿热型和脾虚型两种。湿热型属热邪毒侵袭胃肠,蕴积久结,下移大肠,损伤肠络,气机失和,传导功能不畅,血热妄行,血不归经脉,邪热逼迫血液溢于肠内或胃弱脾虚,脾虚运化失职,则气弱失去统摄血液,血液不按经脉运行,血无所归而溢于胃肠内下行发生本病,1、湿热型发病较急,鼻镜干燥,耳鼻俱热,食欲、倒嚼减少或停止,精神不振,小便短赤,大便干燥或稀薄,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或先血后便,血多呈鲜红色,排粪时有疼痛表现,口干舌红,脉象洪数。
2、脾虚型发病较慢,患牛消瘦,精神怠倦,食欲减少,毛焦肷吊,大便溏泄,血随粪出,或先便后血,血色多暗红,行走无力,口色淡白,舌津华利,脉象迟细或细弱,三、临床综合治疗日前包片检查来到城子坦乡某村刘姓人家,主诉近来9岁母黄牛(哺乳期间),不喜饲草,毛焦体瘦,便中有血丝,偶有血块儿样便,精神尚可,长时间干活乏力,生病有一段时间了。
经过详细诊断,确诊为脾虚型血便,应以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为则,1、中药疗法党参90g、生黄芪90g、当归30g、炒白术25g、广陈皮25g、五味子20g、柯子25g、槐花30g、炙甘草15g,炙升麻15g、炙柴克、车前子15g、大枣30g、地榆炭60g、白芍25g,上述以2kg水浸泡,煎熬成1kg水去渣后,微热灌服,2次/d,连服5-7d。
2、西药考虑到病史较长,凝血消炎,注射5%安络血注射液10mL或4%维生素K3注射液10mL,每日2次,连用2d,肌肉注射;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200万IU混合液,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d,四、预防措施1、加强牛只的日常管理,做到精心养护,尤其一些老牛和哺乳期及孕牛的照料。2、暑热炎天,一定要延长使役牛中午休息的时间,栓于阴凉、干燥处,以免晒出热毒,遗患身体机能,
2、养牛拉稀了该怎么办?
导语:牛拉稀可以说是可大可小,轻者食欲不振,重者脱水而亡。造成牛拉稀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对应的病症不同,相应的防治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想要正确有效的防治牛拉稀,我们得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五种常见的牛拉稀病症以及防治方法,
(一)牛白痢牛白痢也叫“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新生犊牛,可随乳汁或污染物进入犊牛肠道,造成犊牛排灰白色稀便,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具有很强的酸臭气味。轻者2~4天便可恢复正常,重者衰竭而亡,【预防】母牛怀孕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情况允许的话还应接种大肠杆菌菌苗。犊牛出生后,保证牛舍和乳水的清洁,
避免新生犊牛与粪便接触,是预防牛白痢发生的主要措施。【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犊牛,可以灌服0.5%高锰酸钾水溶液(每次4~8克,每日2~3次);或口服磺胺脒(每次10~20克,每日2~3次),对于病情较重的犊牛,应口服硝酸铋5~10克,并且需要同时进行静脉输液,(二)牛沙门氏菌病牛沙门氏病菌又称“犊牛副伤寒”,常见的病原体是鼠伤寒沙门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