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牛郎织女一年只相见一次的日子。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三魂七魄组成的,魂是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是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我们七月七我们现代人说的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对于恋爱中的同志们是个约会的表白的好日子哦,过年是接福纳祥的日子,人们也往往从天气的好坏,来判断年景的好坏。
1、农村丧事过“七”的风俗是咋回事?
在农村人去世后,不仅要在家里设灵堂进行各种祭奠活动,就是举行完葬礼,入土为安后,还要过七,过祭日。那为什么还要过七,过祭日呢?原来这里边是有讲究的,过七就是从逝者去世的当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七,直到满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逢七必须到坟上去烧纸,三七、五七、七七更为隆重,祭日用现代的词来说就是逝世纪念日,每年到这一天,都要到坟上去祭奠,持续三年。
这与人们常说的三魂七魄有关,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三魂七魄组成的,魂是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是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三魂是指胎光、爽灵、幽精,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二名爽灵,阴气之变,属于五行;三名幽精,阴气之杂,属于地。三魂可以理解为天地人,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绪,人去世了,是三魂七魄所依附的载体没了,可是三魂七魄还没有离去,并没有离开这个家,据说是每七天有一魄才离开,每一年有一魂才会离开,所以要过七,每七天送一魄,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把七魄送完。一年送一魂,三年送完,这样去世的人才能完全的离开,连形体带魂魄去到天堂。
这也是人们过七,过祭日,守孝三年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去世后,要经过阴间的七关才能到达天堂,这七道关卡都有鬼怪值班,你不给他点好处他不让你通过,失去的亲人要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受些苦难。所以每七天就去给逝去的亲人送些纸钱,好让他们去打点打点那些贪婪的鬼怪,早日去往天堂,实际上这都是人们对逝去亲人们的思念,一种祭奠方式。
2、七月七是七夕节,有些农村老人说是"女儿节","七巧节",那么七月七到底是什么节?
我们七月七我们现代人说的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对于恋爱中的同志们是个约会的表白的好日子哦!也是牛郎织女一年只相见一次的日子!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3、为什么农村老人说初七是人日子?有什么说法和习俗么?
正月初七日,人称人日,也叫人七日,来历起码有两千年以上,传说当初女娲初创世,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第七天是人类的生日。所以,新年伊始,便以初七为人日,根据考证,汉朝就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即有正月初七日为人日的记载,《北史·魏收传》说的是
为什么农村老人说初七是人日子?有什么说法和习俗么?在胶东农村,老百姓都知道正月初七日管小人,过去人称人七日,过年是接福纳祥的日子,人们也往往从天气的好坏,来判断年景的好坏。胶东风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每日主一物,此日天气好坏,预兆此是所主之物丰歉,当地流传的说法是一鸡二狗,三猫四兔,猪五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初八日管谷,即五谷杂米,另以十二日为大庄稼会,管主要农作物;正月二十日为麦子生日,“麦子给吃不给吃,单看正月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