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半导体的这种特性,可以制成各种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和热敏元件(如热敏电阻等)。(2)在纯净的半导体(又叫本征半导体)中适当地掺入极微量的外来杂质,则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会有上百万倍的增加,这是半导体最突出最显著的性质。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特性,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晶体管。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纯净的材料,杂质就成了讨厌的东西。杂质多,就意味着这材料质量不够好。但是,在半导体中掺有一定的杂质,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掺杂有主杂质的半导体叫做N型半导体,掺有受主杂质的半导体叫做P型半导体。对于锗和硅半导体来说,最常用的施主杂质是锑、磷和砷等,常用的受主杂质有铟、铝、镓和硼等。
▲芯片为半导体元器件产品的统称。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一个最前沿的科技产品。芯片制作工艺及过程非常复杂,高端光刻机我国还是落后荷兰ASML很多,特别是DUV光刻机我国目前技术也就是28纳米,与国外的5纳米距离太大。▲芯片的主要原材料是单晶硅,而硅的性质就是半导体,所以人们叫它半导体。硅是由石英砂通过精炼出来的,晶圆便是硅材料加以纯化达到纯度99.999%。
▲以前的最早的具有半导体性质单相导电的元件是红锌矿石,人们发现它具有单相导电性能,当时由于没有提炼技术,于是人们将它在没有经过任何提炼,利用其他辅助金属将它制作成一种叫做“矿石检波二极管”,用于无线电信号接收检波,将无线电波还原成为声音,用耳机来听。而后,由爱迪生发现;在一根电极密封在碳丝灯泡内,靠近灯丝,当电流通过灯丝使它发热时,金属板极就有电流流过。
于是就产生了真空二极管整流电子管。人们发明了电子真空整流二极管具有单相导电性能,即阳极电位高于阴极时,阴极发射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形成电子流。反过来阴极电压比阳极高时,电子所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将电子拉回阴极而不能够产生电流。再说硒片,它虽然不是金属,但是它与氧化铜组合在一起也具有单相导电特性。
早期的无线电爱好者们利用硒片整流堆,来在早期的电子管收音机中作为整流用。早期的工业控制回路中,采用硒片单相导电性能,用于吸收回路作为保护用。它最大的优势是电压击穿后,可以自愈。我国生产半导体的时间可以追溯1962年,当时是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采用照相制版和光刻工艺制成硅平面型晶体管。▲芯片也属于高度集成电路板,它是由最早的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到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巨大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