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和“大暑”节气两者之间相隔半个月时间。“大暑晒开石头”,大暑节气后就是立秋了,立秋后天气会一天天变凉。如果小暑节气凉飕飕的,那么大暑节气必将是高温现象,算是夏日里面的最后一次“天气狂欢”。从今年来看小暑节气在7月7日,大暑节气在7月23日,两者隔了17天的时间。
农村老话说:“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啥意思?大暑真的要跟小暑比吗?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其意就是在小暑时节,或交小暑日,逢明天下雨,不见太阳,那到了大暑时节,就会变得特别少雨,太阳更加炎热逼人难受,连石头都晒开花,这是种特别夸张的比喻法,目的在强调大暑更比小暑酷热。大暑与小暑比,真的要暑热许多。这是一句气象谚语,有一定的准确性,更有时限性与地域性,并非放之四海皆准。
今年小暑后,正逢“彭祖忌”,我处的两广会有“洗台洗凳水”,所以小暑期间,会出现阴天多雨不见日头现象,不会显得太酷热,而过了“彭祖忌”就进入大暑时节了,雨多之后是无雨,下雨阴天可降温,炎热暑天无雨就更炽热如火烤了。所以有这么夸张的说法,大暑晒开石头。石头这么坚硬被晒裂,何况是人,所以要做好防晒防暑热准备,以免中暑不利。
农村有句老话说的好,“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是什么意思?晒开石头是多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热的透,大暑凉悠悠”。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节气天气互补现象。”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几乎就是个大白话。“小暑”节气和“大暑”节气两者之间相隔半个月时间。从今年来看小暑节气在7月7日,大暑节气在7月23日,两者隔了17天的时间。 从“三伏”来看,“头伏”是在小暑节气后的第6天;“中伏”是在大暑节气前一天,从三伏来看,无疑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足以“晒开石头”。
“小暑不见日头”,小暑节气前后的一天下雨或者是阴天,在我的认识当中,几乎进入每一个节气里面,天气都会发生变化,要么下雨,要么下雪,要么是阴天,但是阴天的可能性当然是最大的。 “大暑晒开石头”,大暑节气后就是立秋了,立秋后天气会一天天变凉。但是如果小暑节气凉飕飕的,那么大暑节气必将是高温现象,算是夏日里面的最后一次“天气狂欢”。
这个时候的庄稼基本上都已经长成熟了,进入8月间,正是暑假进行的时候,在我们甘肃农村老家,西瓜、甜瓜、黄瓜等蔬菜都已经成熟采摘,正好是沙地露地种植的西瓜上市卖的时候了。 那么如果小暑很热,那么大暑必将凉飕飕,所以在进入立秋后,西瓜是不建议吃的,吃了会拉肚子,这是村子里面老人们经常告诫后辈的一句话。 “晒开石头有多热呢?”打个鸡蛋在石头上基本上都可以吃了,这就是大暑晒开石头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