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当时秦治下人口大约一千多万,当兵服役的超过了二百万,这个占比是非常高的。当时的普通百姓,生活悲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承担沉重的兵役和劳役,被逼无奈之下,或逃亡山林,或暴动起义。隋朝统一之后,隋文帝杨坚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给了普通百姓喘息恢复的机会。隋朝的灭亡,坏就坏在隋炀帝杨广身上。
杨广穷奢极欲,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他数次出巡,制造龙舟,楼船,排场浩大,民间受苦深重;营建东都洛阳,为了自己享受,修建了很多宫殿苑囿、离宫别馆;穷兵黩武,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无所斩获,民间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两个王朝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义军蜂起;旧有的贵族、门阀势力借机起势,比如项羽是故楚国势力的代表,李渊则是关陇门阀势力代表。
在各方势力的联合攻击之下,秦和隋很快灭亡。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确是至论。秦朝和隋朝的灭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统治者不恤民力,不得民心的结果。汉朝统一之后的道家思想盛行,统治者提倡无为而治;唐朝统一之后,李世民励精图治,时刻以“水能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均是吸收了前朝统治者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行政规范。
为什么曹丕、曹睿都如此短命?是有什么家族病吗?
曹丕病重后,卞太后前来探望,突然发现这宫中好多女人都曾经在铜雀台见过,于是就问曹丕,“你什么时候将这些人也纳入宫中了?”曹丕如实回答,说是曹操死后就已经将她们接入宫中,卞太后听后勃然大怒 ,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曹家的家族遗传病,犹如铜雀台一般,世代相承,因此文帝、明帝皆难以长命!曹操:铜雀深宫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让对历史并不感兴趣的人也都知道曹操修筑了一座铜雀台。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激怒周瑜,促使联盟共抗曹操,将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两句修改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果不其然,周瑜闻言大怒,当场指着北方骂道:“老贼欺吾太甚!”虽然这两首诗一则是出自后人YY,一首更是小说中改变的情景,然而真实历史上,曹操的确修筑了这么一座铜雀台。建安十五年,曹操北征大胜,占领北方重城邺城,为了彰显胜利,奠定王霸之基,于是在邺城大兴土木,兴建铜雀、金凤、玉龙三台。
铜雀台建成之日,曹操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有令武将比武,文官作文,以此助兴。曹操的两个大才儿子曹丕、曹植分别在此做赋,于是铜雀台成为当时北方文化中心,也是曹操父子招纳文人贤才的一个基地。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讲,曹操修筑铜雀台首要目的都是政治因素,然而文人相聚,除了一起吟诗作赋之外,美酒佳肴,美人歌舞更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