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取向”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生僻的概念,有些答主不加思索直接就按“性取向”开答,谬之千里。但事实上,金星老师既不是男性,心理认同、解剖结构不同;也不是女性,因为有Y染色体,人类的性别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首先是生物性别,就是每个人与身俱来第23对性染色体到底有没有包含Y染色体,有就是男性,没有就是女性。
1、生活中性别取向错误的人,都是什么人?身边有哪些故事?
“性别取向”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生僻的概念,有些答主不加思索直接就按“性取向”开答,谬之千里。性别取向更常见的概念是性别认同,也被称为心理性别,不过,题主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性别取向不存在对与错,就好比个子高与矮不存在对与错,既然没有身高错误一说,也没有性别取向一说。人类的性别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首先是生物性别,就是每个人与身俱来第23对性染色体到底有没有包含Y染色体,有就是男性,没有就是女性,
其次是心理性别,就是内心接受和认同自己到底是什么性别。如果内心接受和认同的性别与自己对生物性别一致,就是本性别;如果不一致,就算是不同程度的跨性别,这就是性少数派LGBT中的T,第三个维度是社会性别,就是每个人在性别社会化中所习得和养成的性别观念、态度以及行为模式。像生活中有些女生像个“假小子”,有些男生显得“娘炮”,就与社会性别有关,
性别取向指的是心理性别,包括本性别,大多数人是本性别;不同程度的跨性别,注意这里用了“不同程度”。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成为跨性别呢?首先要排除的一点,性别社会化不是主导性影响因素,跨性别不可能是纯粹养成的,从小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养,影响的主要是孩子的社会性别,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性别烦躁,或易装癖等性心理障碍,
注意,跨性别不是任何性心理障碍,不适用性别烦躁或易装癖等范畴。跨性别主要是先天因素导致,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受激素影响导致,这就要从胚胎发育的性别分化开始讲,简单一点讲。人类胚胎在发育的前4~6周是没有性别分化的,男婴女婴同样的发育路径,决定婴儿性别分化的性别决定基因sry位于Y染色体,所以男婴发育到4~6周sry基因就会被激活,刺激胚胎分泌雄性激素,并促使胚胎应该的分化,
简单地说,决定婴儿性别分化的是胚胎的激素环境,女婴发育不需要激素的促使,男性发育就必须仰赖持续稳定的胚胎激素水平。换言之,胚胎缺省值是发育为女婴,男婴需要激素加持,问题是,母体无法保持胚胎激素的持续稳定,总会因为种种因素而有所波动,例如情绪、饮食、药物使用、运动、环境污染等等都可能影响母体对胚胎的激素水平。
这时,再交织另一个因素,胎儿对激素环境的敏感程度,敏感的胎儿对轻微的激素水平波动都会受其影响,有所反映;不敏感的胎儿对激素水平波动的感受性和耐受性就比较强,不容易受到影响,也不太表现出来,具体而言,胚胎激素水平的波动影响的主要就是胎儿出生后的性别认同,也就是心理性别取向。好了,再说回来,不同胎儿受到胚胎环境激素水平波动影响的程度不同,就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跨性别程度的不同,
例如,金星老师,她的生物性别是男性,基因里有Y染色体,但她的心理性别是女性,完全不接受自己的出生性别,通过医学改造了自己的解剖结构,成为法律所认可的“女性”。但事实上,金星老师既不是男性,心理认同、解剖结构不同;也不是女性,因为有Y染色体,如果抛开传统的性别二分法,金星老师的性别应该是TranssexualMTF,翻译过来就是“变性男变女”。
相对地,李银河老师的伴侣“大侠”,生物性别是女性,完全不接受自己的出生性别,通过医学改造了自己的解剖结构,他的性别就应该是TranssexualFTM,“变性女变男”,中国法律目前是承认和接受这种程度的跨性别,不承认程度低一些的跨性别,如接受自己的身体解剖结构,但完全不认同出生性别,这一类跨性别与金星老师的区别是,他们没有寻求变性的动机和需要,但同样地完全不接受自己的出生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