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中也有“吝啬鬼”唐朝有个叫夏侯处信的人,做荆州长史,为人吝啬超常。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吝啬鬼,比起严监生的吝啬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岳父,老人家今年八十有三了,“吝啬鬼”韦庄的儿子八岁时死了,妻子按照当时通行的衣服装殓。
1、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吝啬鬼,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吗?
要说吝啬鬼,大家首先想到了那位因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的严监生。严监生是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其实历史上并无其人,然而,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吝啬鬼,比起严监生的吝啬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01“吝啬”原来是两个人传说很久以前,吝先生和啬先生在半路相遇,相谈甚欢,便结为朋友,分手时,约定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吝先生带酒,啬先生备菜。
中秋节到了,二人如约而至,可是两人都是空手而来,见面后大眼瞪小眼相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吝先生首先打破了僵局,他一只手弯曲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指着天空,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清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示弱,随即伸出两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仁兄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
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不过如此!行人见状,无不捧腹大笑,有人认识这二位,便打趣道:“二位仁兄今天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次便传开了,用于形容极其小气的人,02高官中也有“吝啬鬼”唐朝有个叫夏侯处信的人,做荆州长史,为人吝啬超常。
一天,有客人来访,时近中午,他让仆人准备午饭,仆人问和多少面,他说两个人吃,和2斤。唐朝一斤是的661克,2斤面粉就是1332克,用这么多面粉做面条,两个人怎么吃得了?但你要以为他这是对客人的盛情款待,那就错了,仆人遵照吩咐下了厨房。要把这么多的面做成面条,那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果然,客人见天已过午,饭还没做成,就告辞而去了。
夏侯处信百般“挽留”,也没有留住,回来见了仆人,打了个“响指”,意思是:”干得漂亮!“他这样做,绝不是家境清贫。他的官职是荆州长史,官阶为五品,月俸是相当可观的!03诗人韦庄跟着背黑锅据《朝野佥载》记载:唐朝初年,有一个叫韦庄的人,做饭要数准了米粒下锅,称准了柴火做饭,多一粒米、多一两柴都不行,吃剩下的肉还有几块儿,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少一块儿必须严厉追查。
“吝啬鬼”韦庄的儿子八岁时死了,妻子按照当时通行的衣服装殓,他很心疼,就把装殓的衣服剥下来,用破旧的席子裹尸体,等尸体放进墓穴,他又把破旧的席子扛回家。难道他不疼爱自己的骨肉吗?不是,只是舍不得那领破席!这个韦庄应该不是晚唐诗人、词人,做过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著有《浣花集》的韦庄。
2、你见过的吝啬鬼有多吝啬?
我见过最吝啬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我父母的一生都对自己对我们几个女儿非常吝啬,而他们对我的两个哥哥却是非常大方舍得的,我父母是我们这里最早干个体户的商家,他们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做起了烟酒水果生意。我们家当时在我们当地也算得上是出名的有钱户呢!可是我父母却非常吝啬和抠门,他们白天做生意到晚上就会到外边的垃圾堆里捡垃圾和废煤核,我妈每天还会到卖菜的那里去捡白菜叶子回家吃呢!我们家每年冬季都会用白菜叶子腌制好几大水缸的酸菜呢!我那时都把酸菜给吃厌了呢!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吃酸菜,早上是小米稀饭炒酸菜,中午是酸菜面条到了晚上又是馒头配酸菜。
当时吃的我是一看到酸菜就想吐的感觉了,可是我妈就是这么吝啬的生活习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父母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都拿出来给他们的两个儿子娶媳妇买房子了,最终却是因为没有他们自己住的地方而被两个儿子推来推去的,谁都不想接受他们我父母最后还是被他们的两个儿子给气死了,我们四个女儿都很孝顺父母,也愿意接父母到家里生活,可是我父母始终是觉得自己受了一辈子,把钱都花在了儿子身上,儿子就应该给他们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