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处暑只是代表一种趋势,而且只是北方的一种趋势;处暑当天和处暑之后一两个星期,北方都还有可能再热,甚至超过35度;南方就不用说了,江南、华南不少地方在处暑之后还是盛夏,华南甚至到9月、10月都有可能再出现35度。“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今年啥时候出伏。
1、处暑过后还热吗?
24节气中的处暑一般是8月下旬,2018年是8月23日。处暑是有科学含义的,它说明中纬度大陆地区的热量收支已经发生了变化,北方的热量开始入不敷出,逐渐转凉,不过需要注意,处暑只是代表一种趋势,而且只是北方的一种趋势;处暑当天和处暑之后一两个星期,北方都还有可能再热,甚至超过35度;南方就不用说了,江南、华南不少地方在处暑之后还是盛夏,华南甚至到9月、10月都有可能再出现35度。
8月28日全国高温色斑图,中国气象爱好者制作就拿2018年的气象数据来说,8月23日处暑之后,北京的最高气温仍然有好几天在30度以上,西安在8月30日出现过接近35度的高温,而重庆更是在处暑之后出现连续35度以上高温天气,8月30日最高气温高达38度,8月30日重庆最高气温达38度根据最新的大气环流形势,西安、重庆一带今后一星期还是会被大陆暖高压顽固控制,因此这里还会连续“秋老虎”,重庆还是会连续35度以上;不过9月5日前后,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届时重庆西安的高温有望暂时缓解下。
2、“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今年什么时候出伏?天气还会热吗?
“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今年啥时候出伏?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要到了,温度高、降水多、气压低、湿度大,是这段时间的主要气候特征,到了这个时候不仅南方高温多雨,北方也是一样。而三伏天的长短取决于中伏的天数,也就是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几个庚日,有四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有五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
什么是庚日呢?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干支纪年法中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有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称为“十日”,10天一循环,用来纪日;把“十二支”称为“十二辰”,用来纪月,12个月一循环,也就是一年,
古人就是用一位“天干”搭配一位“地支”的方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把天干和地支全部对应循环起来,正好是60年,而我们说的“庚”,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两个相邻的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中伏不是10天,就是20天,取决中伏有几个“庚日”,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我们按这个方法来推算就很容易数出哪天入伏,哪天是中伏和末伏了。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往后数第三个庚日(庚午日)就是7月16日,也就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7月26日(庚辰日)是中伏的开端,再往下数一个“庚日”是8月5日(庚寅日)。但是,今年这一天“立秋”还没有到来,也就不符合“秋后一庚数末伏”,所以,按古人的算法只能延长一个“庚日”,到8月15日开始数末伏,数十天,也就是8月25日正式出伏了。
也就是说今年中伏有两个“庚日”组成,也就是20天,“三伏”加一起也就是40天,长达40天的“三伏天”,我们也不用担心会很热,因为40天的三伏天太常见了,反而是30天的很少。我们可以查看一下,最近几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也不意味着“三伏天”就会比往年热,最近几天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下雨的天都比较多,就连东北这两天也是大雨不断,有些人家地里都涝了。
进入小暑大暑下点雨是好的,有利于庄稼生长,但是雨如果下多可就不好了,特别是在中伏的时候,在农村有一个关于中伏的俗语是这样说的,“中伏时节雨堵门,贞洁寡妇也嫁人”,是什么意思呢?怎么中伏天还和寡妇扯上关系了?下雨不好吗?家住农村的都知道,现在的房子都是砖房了,无论从保暖还是坚固程度上来看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过去的农村房子大多数都是土房,特别是在东北的农村,过去土房是非常普遍的。